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经济 >> 忘了心事的国度疫情期的哈瓦那48小时二
古巴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人的并不是风景,而是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它被西方世界封锁六十年后“绝世而独立”的风情,热情而自带节奏感的人民,繁华中毁灭后的重生都是看点,而老爷车、古巴革命和海明威轶事,是我的三个兴趣点。
这个公号是写老爷车开始的,古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流动老爷车博物馆,必须大书特书。不过我在古巴呆的时间太短,来不及细品。如果有一周时间,定可以有一个完整的报告。
严格说,古巴是美国汽车博物馆。在哈瓦那大街上可以找到美国车从年代到年代几个很明显的造型风格变化:年代到40年代中期的鱼背式,即两厢溜背,船型前鼻,如下图。
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前盖扁平了一些,但仍然有隆起,挡风玻璃有中隔条,臀尾式行李舱。如下图。
尾鳍式,两侧有飞机一样的垂尾,模仿火箭尾部造型,从55年前后延续到60年代初。
左为年鳍尾式凯迪拉克,右为年臀尾式雪佛兰
年凯迪拉克
年道奇皇冠
年福特Edsel
年福特Fairline
尾鳍年代是美国车最辉煌的年代,造型、配色极尽华丽,大量使用镀铬装饰,是五十年代美国生活的象征。尾鳍年代的巅峰是年,古巴街头可以轻易找到尾鳍年代最经典的年凯迪拉克,在美国早已看不到了。
据说,古巴在使用的美式老车现在有大约7万多辆,品种之齐全让人叹为观止,早已消失的品牌,如通用Oldsmobile、Pontiac,福特Edsel,克莱斯勒Plymouth应有尽有,可见古巴革命前的繁华。那时候古巴是美国人不需要签证的度假“后花园”,经济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贫富悬殊巨大。古巴革命后一切收归国有,与美国关系破裂。美国颁布一个法令,只要能够踏上美国土地的古巴人,一律给与美国公民身份。有钱人几乎一夜之间全逃到美国,在迈阿密出现了横跨七八个街区的“小哈瓦那”,而在哈瓦那则留下废墟般的城市和满街的美式汽车。
年起,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面封锁。古巴没有工业基础,原有的美国汽车配件也越来越稀缺,这些本应被淘汰的老爷车只能不断被延长使用寿命,修车师傅自制零件、拆东墙补西墙,练就了让车跑起来的一手绝活。不过,时光永远停留在60年代初,是这个汽车博物馆的美中不足。
美国漫长的封锁时期,古巴又从苏联、东欧进口了不少汽车。街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拉达,这是苏联根据菲亚特专利生产的一款家用车,直到年才停产。另外还可以看到60-90年代东德、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车型。
拉达(-8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古巴几度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古巴革命是二十世纪拉美的一个大事件,也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西半球唯一的成功案例(拉美有不少在议会体制下声称搞社会主义的国家)。古巴革命的初期充满了戏剧性。
革命前的古巴形式上保持独立,实际上被美国控制,保持着和美国南北战争前相似的种植园经济形态。实行独裁统治的傀儡巴蒂斯塔并不是美国满意的代理人。律师出身的卡斯特罗在参加竞选当选议员后,巴蒂斯塔宣布选举无效,卡斯特罗决定放弃竞选转为武装斗争,开始组织一帮反对巴蒂斯塔的人开展游击战。
年,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会见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一直和美国保持着联系,他在美国各界都有很多朋友,家人也在美国生活。在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后,并没有亮出他的政治倾向,美国也对他采取观望态度。卡斯特罗知道完全靠农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的古巴没有外援不能存活。他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国拒绝他的漫天要价后又转向苏联,在莫斯科访问长达40天,苏联对美国门口出现这么一个新政权很感兴趣,下了巨额赌注。回到古巴,卡斯特罗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将美国在古巴资产国有化,这已是卡斯特罗政变成功两年以后了。
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会谈
被卡斯特罗的两面三刀和左右逢源迷惑,肯尼迪政府对古巴政策犹豫,古巴政权得到国际上广泛承认。美国失去了干涉古巴革命的最佳时机,只有在CIA秘密支持下,由逃亡美国的古巴人拼凑一个武装在古巴登陆,由于情报泄露,这个业余武装战斗力又不强,被卡斯特罗军队歼灭。这就是著名的“猪湾事件”,这个事件使CIA颜面尽失,是美国历史上最狼狈的失败之一。
古巴革命的另一个领导人切格瓦拉(古巴人一般称他为切)并不是古巴人,他出身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中产家庭,医学院毕业那年和朋友骑摩托车纵贯南美大陆到委内瑞拉,沿途看到南美大陆的贫富悬殊和穷人的苦难,他阅读了很多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著作,使左倾的切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切认为拉丁美洲是一个整体,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被称为“革命狂人”。他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十分推崇,后来写了一部教科书级的专著《游击战》。年,切在墨西哥结识了卡斯特罗,受邀到古巴组建游击队。
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成为古巴第二号人物,主管经济。他在年首次访华,在中国极度困难的时期,古巴得到多万美元的贷款和购买万吨糖的合同。格瓦拉非常崇拜毛主席,并自称永远是毛主席的学生。他第一次访华时见到毛主席竟说不出话来。六十年代初中苏交恶,古巴被迫选边站队,投向实力强大的苏联。年格瓦拉第二次访华,到北京解释古巴的立场。这次出访以后格瓦拉没有再在古巴公开露面。两年多以后,格瓦拉在玻利维亚丛林中作战失利被俘,很快被杀害。
格瓦拉生前经常接受媒体采访,他狂放孤傲的言语,无视荣华富贵,追寻革命理想的行为模式在西方受到狂热的追捧,在六十年代后期反叛浪潮中,西方“白左”把他奉为英雄。据说他的画像在全世界的印刷量仅次于毛主席,成为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Logo。
革命广场内政部大楼的格瓦拉像,下面是他的名言HastalaViatoriaSiempre永远走向胜利!
格瓦拉的出走是一个谜。虽然他是古巴主管经济的领导人,但“革命狂人”对经济不感兴趣,古巴革命后经济一落千丈,作为外来的革命者,他的革命理念在卡斯特罗两兄弟和一帮古巴本地革命者的政权中,显然不太合拍。出走,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古巴的社会主义和咱们有什么不同?
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一群狂热的职业革命者,他们从理论上对欧洲原教旨社会主义的理解很透彻。古巴虽然贫穷,但人类发展指数并不低。它有两项指标是傲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是免费医疗体系。古巴的医疗水平在拉美首屈一指,据说,它的医生数量是撒哈拉以南整个非洲医生的总和。古巴经常向外派遣医疗专家,包括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患病后也到古巴医治。中国目前在古巴有不少留学生,大都是学医的。二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免费的全民教育体系,大学学费也不高。古巴革命前有三分之二的文盲,现在已经消灭文盲,全民受教育程度相当高。
古巴领导层在公开场合永远一身戎装,格瓦拉的画像随处可见,但却没有卡斯特罗的画像,他死后葬在家乡的一个小公墓里,子女都是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殊化,他做核电站设计师的儿子因为受到媒体批评还得了抑郁症。古巴政府机构办公楼很朴素,可见的军警数量很少,社会治安非常好,旅游者基本上不担心安全问题。这在南美很不容易。
古巴的这些特点使它在美国眼皮底下得以生存,并在南美有很大影响力。二战以后,拉美出现了很多自称奉行社会主义领导人,如阿根廷的庇隆、智利的阿连德、尼加拉瓜的奥尔特加、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巴西的卢拉等,当然,这些国家没有突破议会政治制度,不能像古巴那样将社会主义坚持下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有过几次正式出兵对南美国家的军事干涉,都不是因为搞社会主义,而是涉及贩毒和破坏选举的独裁政权。
六十年代古巴另一个被全世界聚焦的著名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但它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并没有在古巴留下什么痕迹。而大文豪海明威的古巴情节,则是哈瓦那的另一个卖点。
海明威62年的生命中,有22年在哈瓦那度过。他在这里完成了《老人与海》等作品,就是周杰伦歌中的“文学家笔下那一片海”。哈瓦那有海明威博物馆、海明威喜欢的五分钱酒馆等景点,我们本来想去博物馆,但那个“椰子壳”出租车把我们拉到离市区十来公里的海明威故居。这是一个被繁茂树木遮住的庄园,位于可以远眺哈瓦那城市景色的山坡上,主建筑是一个平房,旁边有一个瞭望塔,上面也是一个可以写作的房间。房子不算很大,但按当时的条件是很舒适的,房子中心是写作房,前后通透,两边是书架,旁边有打猎装备的房间,餐厅用猎物标本装饰。看来打猎和钓鱼是海明威的爱好。
海明威故居入口处,是卡斯特罗与海明威在一起的照片。故居只有原来的陈设,没有海明威生平介绍和其他的展品。但位于佛罗里达最南端西礁岛的故居有很多生平介绍的图片。实际上,哈瓦那和西礁岛是海明威两个同期常住地点,他在哈瓦那埋头写作,在西礁岛参加一些出头露面的活动。毕竟,西礁岛离古巴只有90海里。
在西礁岛海明威故居的展品中,对海明威有一些了解。作为二十世纪最活跃的左翼作家,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深入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中国战场和西线战场。这个博物馆用海明威著名的作品来命名房间,如巴黎时期的房间叫“流动的盛宴”,西班牙时期的房间叫“永别了,武器”。其中有很多珍贵的照片。
海明威在诺曼底登陆前线
海明威年在中国南方前线
海明威与宋美龄在重庆
写到这里,古巴留下的印象差不多了。
这次行程虽然很早就计划了,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一直在各种媒体狂轰滥炸中忐忑度过。我1月23日抵美,这天武汉开始封城,我乘坐国航的飞机在休斯敦转机时,机场海关安检人员看见是中国来的飞机,立即戴上口罩。住在佛罗里达的朋友家,虽然天天阳光灿烂、气候舒适,朋友也非常热情周到,但我心中的阴影却越来越重,心想万一我在旅途中有什么问题,那不是给朋友一家人带来天大的麻烦吗?游兴顿时就没有了。古巴的行程,机票和住宿早就定好,计划行程是走哈瓦那-西恩富戈斯-特立尼达-圣克拉拉-哈瓦那一圈,到达哈瓦那机场时,检查倒并不严格,官员说的西班牙语我也听不懂,但她做了一个咳嗽的动作,我连忙说:No,No,No,不过我和老婆的护照还是被拿走,等了二十分钟才还回来,算是过关了。
1月31号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正准备逛哈瓦那老城中的中国城,手机突然跳出一段新闻,特朗普宣布从2月2日下午5时起,禁止14天内到过中国的旅客入境。我大吃一惊,因为我才到美国8天,要是完成我们在古巴的行程,也才13天,要么在古巴多待两天,要么立即返回美国。我们仔细考虑了各种可能性,美国海关会不会明天就拦人呢?万一从古巴返回不了美国,那就麻烦大了,我们的行李大部分还在美国,古巴没有回国航班,网络不畅,语言不通,生活条件差,也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这时候我们已经买了第二天去西恩富戈斯的长途车票,我们无心再逛,回到住处查了第二天从哈瓦那回迈阿密的机票,居然在去哪儿上还可以买,由于网络不畅,立即叫国内家人下单。这个晚上我们辗转反复不能入睡,第二天收拾好行李,老婆说来一趟不容易,我们还是完成行程吧,直到上出租车,我们都还没有决定是去机场还是长途汽车站。
这时候接到美国朋友电话,他说你们还是回来吧,美国海关不到规定时间是不会执行这个规定的,留在古巴不可掌控的因素很多,不如美国保险。这下才下定决心,放弃后面的行程,立即返回美国。
过海关的时候,我让老婆走前面,她比我早一个月到美国,过关的时候海关人员看了她的入境章,又问她些问题,她说我听不懂,叫我老公来说,结果我的护照官员看都没看就过去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回到美国,一个问题解决了,但另外的问题又来了,特朗普法令一出,中美就全面断航了,美国公司之前就中断了航班,但国航还有,这下我们预定的国航返程航班也取消了,据说一二月份从中国到美国的旅客有三万人,回国机票开始猛涨。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没有出门,一是等回国机票落实,二是也不愿接触外面的人。经过一番曲折,我们14号才确认回国机票,而且是改签,没有重新买票。21号在精疲力尽中终于到家,此时离家已经30天,又转入14天隔离,但总算惊魂甫定了。
回过头来看,2月21日回国,这个时间点可谓精确,我们实在是万幸。如果在美国呆到3月份,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此后的疫情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就不啰嗦了。6月29日,在回家四个多月后,收到保险公司给我们旅游意外险和航空延误险的退赔,算是这次旅行的一个句号。
在哈瓦那的短暂时光,让我们忘了国内让人沉重的疫情,而特朗普的一条禁令,又使我们的古巴七天行程变成了哈瓦那48小时,那“拱廊的壁画、旧城的涂鸦”我们都来不及体验,只能回味在马雷贡“文学家笔下那一片海”边“当街灯亮起、哈瓦那漫步”,吉他伴奏的Guantanamera旋律,还有那《鸽子》:
当我
离开
可爱的故乡哈瓦那,
你想不到
我是多么的
悲伤。。。
再见,古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