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尼日利亚的生活
作者:张熊
单位:医保商会、驻珀斯总领馆经商室
“爸爸爸爸,今天我在幼儿园又学了一个新单词。”女儿糖果回家后兴奋地告诉我。
“真的呀,什么单词啊?”我高兴地问到。
“Africa,非洲。我学得可快可认真了。”
“为什么啊?”
“因为爸爸以前在非洲工作过啊。”糖果不假思索的说。
女儿的话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五年前。
年3月23日,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我登上了前往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航班,开始了全新的驻外生活。
刚下飞机,热浪涌来,我立刻感受到了尼日利亚这片热土的温度。3月正值当地的旱季,气温高达37度,灼热的阳光让人口干舌燥。阿布贾机场很小,各种设施陈旧不堪,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非洲大国的首都机场。全副武装的警察随处可见,手上的AK-47步枪缠着绷带,很有古董派头。路边的黑人头顶着各种行李,看到中国人便热情的招呼“你好”、“China”。在等托运行李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我一脸惊愕,接我的同事很轻松地说:“这儿发生任何事都很正常,ThisisNigeria。”是的,这是尼日利亚,我来了。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地区,人口1.7亿,位居非洲第一。其能矿资源丰富,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民众普遍都有一种大国自豪感,平时在与尼民众接触的时候深有体会。以前有个描述尼大国心态的笑话:尼日利亚人一直觉得其在世界上能排第三,仅落后美英,他们认为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英国是尼日利亚曾经的宗主国。后来尼日利亚人去了中国,回来后就说,他们估计只能排第四了。
在与尼当地人打交道时,感受最深的就是文化差异。尼日利亚人天生乐观,办事随性,在他们眼里不存在任何困难。你若找当地人帮忙,他们都会爽快的回答:“Noproblem”。但你要信以为真,那就是还没理解尼日利亚文化。“Noproblem”其实是尼当地人常说的口头禅,不管行不行都会这样说。如果约会迟到,打电话催促得到的答复经常是“ontheway”或者“twominutes”。有次我们宴请尼当地朋友,请柬上注明时间是晚上7点,可是到7点半还未见人影,于是我就打电话问其秘书,秘书的回答是“weareontheway”。到了8点我又打电话催问,答复我“twominutes”。结果快9点了人才到,问他为啥迟到这么久,他回答这是尼日利亚时间,弄得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所在的驻尼日利亚使馆经商处,除了参赞与会计外,其余同事全是80后的年轻人,都未带家属随任。虽然尼外部环境艰苦险恶,但经商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内部氛围和谐融洽。经商处紧密围绕“信息、服务、协调、调研、交涉、保护”十二字方针,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促进中尼双边经贸合作。尼日利亚作为我国在非洲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平时调研任务繁多。尼国内发生的热点事件,经贸动向等都需及时报回信息与调研,供国内决策参考。还记得那时每天晚上办公楼都是灯火通明,虽然工作忙碌,但却生活充实,让我觉得驻外时间过得很快。
自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博科圣地”恐怖组织逐渐猖獗,尼国内安全局势持续恶化,各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及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那时和爸妈通话,他们经常会说在电视上又看到尼日利亚发生袭击的新闻,每次都会反复念叨让我一定注意安全。年8月,联合国驻尼机构大楼遭受恐怖分子袭击,造成23人死亡,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年6月3日下午尼境内发生特大空难,近人不幸罹难,其中还包括我6名同胞。当天上午我刚从阿布贾乘飞机到尼北部城市卡诺出差,回来后在遇难同胞的追悼会上我泪眼模糊。都说外交工作人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以前我不太相信,但在尼日利亚常驻的经历让我对此有了新的体会。
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日子,工作闲下来时就会涌起思乡之情,挥之不去。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让我深刻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那时我初为人父,女儿糖果正是需要父亲照顾的时候,而我却工作在外,不能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但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驻外,就无怨无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不辱使命。
“爸爸,老师说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真的吗?”糖果认真地问我。
“是的,对爸爸来说更是如此。”我回答到。
虽然离开尼日利亚已快两年,但在尼的工作生活还是经常浮现在脑海,记忆深刻。这段岁月注定将成为一道难忘绚丽的风景,永远珍藏在我人生旅程的记忆相册里。
编辑:邓强、张鹏
PS:商务部团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jj/2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