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非洲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非洲农业的基本状态,我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为什么第三世界国家坐拥如此之多的良田却无法发展出现代农业的原因了。因为现代农业是和工业挂钩的,相互之间具有无法隔离的联系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艳丽的花朵和勤劳的蜜蜂之间的关系。花朵需要蜜蜂传粉才能繁衍,而蜜蜂需要吸食花蜜才能存活,相互依存。所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非洲工业的现状,我尽量谨慎的写,因为可能有的生意人会触及非洲的生意或者对非洲有兴趣,当然也有可能有有志青年愿意去这片广博的市场发展,我写的并不全面,因为毕竟涉及数十个国家,哪有万千之字就说的一干二净的道理。愿我浅薄的见闻给诸君丝丝认识,幸甚之至!—(1)非洲曾经有两个工业强国,其中一个还是工业门类比较多的国家。一个是远在北非的埃及(从地缘政治上,埃及应属地中海国家,和非洲关系不大),一个则是最南端的南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以美英为首的国家,发起了一项著名的运动——全球一体化运动。这个词想必大家都非常非常的熟悉,构建一个地球村,全球性协作,各国分工。所以在美英的努力下,捧出洋洋巨著不计其数,深得全球政要,工商业界精英们的认同,虽说无法说服当时的经济学家和军事家们,但是浩浩荡荡的全球一体化在七十年代开始疯狂的运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全球一体化的基本核心。全球一体化可以用一句话说完,就是——各国分工合作,金融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政治透明化为核心的三化一作。与此配套的是一个减碳绿色运动——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环境化存在——去工业化。
在全球一体化攻势中,美国被分配担任的是全球分工中的金融核心,美元作为世界经济流动的核心,以纽约为首美国东岸作为全球融资中心为目标,美国作为全球科技进步的发明核心。而英国作为欧洲的金融核心,融资中心。于是全球开始发起了著名的“去工业化”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美国的匹兹堡钢铁开始往欧洲,南美等地转移(当然后来转移到中国了)。因为英美都干这种事情了,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客们来说……非常有说服力的。
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尼日利亚,喀麦隆,坦桑尼亚等一大堆非洲国家,都是刚果独立不久的国家。部分国家,如中非、刚果、乌干达等还处于一种极其混乱的政治模式中。第三世界国家中几乎没有全球化视野的政客存在,更谈不上产生有远见的政治家了。这些新兴国家,如埃及、阿根廷、亚洲四小龙、等等一票新崛起国家里,所有执政党的执政经验是极其浅薄的,大部分国家的执政党执政经验均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并且没有全球化的视野。
所以,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分工中。北非的埃及、欧洲的希腊等国家也大力推行去工业化,发展农业、旅游业。非洲南部当时作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南非则一直坚挺着。直到后来害惨了南非,甚至是害了所有黑人崛起之路的那个著名黑人总统上位之前,南非其实一直都是工业门类较全,并且很多门类都是世界顶尖级的发达工业国。但是,南非宿命中的天敌——曼德拉来了,他当总统后立即发起全面摧残南非工业和旅游绿色运动——于是在上个世纪末——非洲最后一个已经基本走入工业社会的国家的南非,也工业中空化了,成功滴去工业化,导致了经济大倒退,现在整个非洲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国家存在。
搞残南非产业的非洲罪人、英美功臣曼德拉
因为非洲没有工业国家的存在,所以导致了非洲的农业真的全球一体化了,紧密依靠并依赖发达工业国家。因为没有工业,所以在军事和政治上也几乎是欧美干儿子一样依附性存在。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去工业化的恶果难道当时的各国都不清楚吗?为什么要去做这样傻逼的事情?其实就全球一体化这个命题,诸君难道不知?至今在中国傻逼精英中还非常非常有市场哟!因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体系中顶端位置的国家,我给大家描述一个场景吧,你做个选择题。你愿意选哪种生活?1:坐在干净而明亮的办公室中,用电脑处理完自己的所有工作,一周只工作不超过30个小时。一年度假不低于80日,月薪5万美元或者30万人民币。家住在一个大湖泊的边上,住在一间豪华的别墅里,空气是甜滋滋的,城市就在森林里,蓝天白云,花木郁郁葱葱。河流干净的能看见水里游动的鱼儿,几乎没有任何环境噪音。2:在工厂中工作,从事体力劳动,一周工作至少60个小时以上。一年休假只有不到20天时间,月薪仅仅五百美元或人民币三千元。家住在一个拥挤的城市里,空气污染很严重,一年都看不到太阳。花木虽然在种植,但已看不到翠绿的叶片,每一张叶片上都布满了粉尘,导致花草都是黑色的。河流因为工业排放,简直就是……五颜六色的,到处都是工厂开工的噪音,各类运输的大卡车疯狂的鸣笛。你愿意选哪种生活?要知道,任何人都会选择第一种生活,所以去工业化是深得民心的一种行为。让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别的国家去干。我们搞搞旅游啊,搞搞文化啊,玩玩金融啊就把钱挣了……岂不美哉。这几乎是当年所有去工业化国家给国民描述的未来。所有国家嘴里的——体力劳动让其他国家去做,但是谁特么知道这个其他到底是谁?所以,在疯狂的去工业化运动中,受到波及的不仅仅是埃及和南非。还有当时工业已经开始起步的尼日利亚,东非大裂谷南段的赞比亚以及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虽然他们当时内乱不止,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黑人精英划地而治,拼命的发展工业。现在也许没有人会记得,在上个世纪的全球工业化运动中,当年的卢萨卡也是烟囱林立的,当年的马普托也是有工厂的,当年的马拉维也是能说的起话的。当年的阿布贾甚至抛出了他们要成为新的柏林的语调。但是去工业化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南非和埃及做出的行为让非洲所有国家都犯了二逼症,纷纷模仿。
结果导致了今天的两难境地。于是比如尼日利亚,非洲的大产油国,他们有油田,他们的经济增速在曾经全球第一的速度狂奔。但是没有后劲,因为卖石油产生的任何GDP都只是美国这个战车上的一枚棋子而已,美元的任何一次波动都会导致尼日利亚收入出现巨大的震荡,而每一次的震荡都会发生层级效应,于是每一次石油的跌涨,每一次美元的贬值,都会让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痛苦的欲哭无泪。比如安哥拉,比如中非,比如莫桑比克,都属于资源性国家。有丰富的矿藏,但是……只是超级战车上的一个小卒而已。因为金融绑架,所以他们的工业运营上,最大的难题居然是负债成本。在安哥拉开设一座金属矿业,负债成本居然占据所有成本之和。而这些负债成本全部来自于西方的金融贷款。一座铜矿,假设一吨元(只是假设哈),开采成本,设备磨损,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所有加在一起可能是三十元。但是贷款利息会高达50元。两者成本一相加就是80元。利润仅20元。如果国际成品市场上稍稍有一点点波动……就会资不抵债,导致矿业抵押给外国公司。无数次例子证明了西方国家玩残非洲国家的手法,几乎都是如出一辙。
看看《非洲工业》中给出的数据,惊的尿裤子的节奏!几乎90%以上的非洲涉及开发类的工业公司(如石油,矿产)创办公司的并非是欧美中,居然90%都是非洲人开办。但是就是这90%的企业,现在几乎全部落入了以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为首的四大工业国家手中。非洲不是非洲人的世界,而是美、英、法、中四国角逐的狩猎场。剩下的10%里,九成为外国企业创办(如苏丹中石油开办的企业,如中非中国金属开办的矿山等),每一百家企业里,仅不到1家属于非洲人!
以上基本介绍了非洲国家的基本工业情况。总结为;要啥没啥的节奏……所以,黑叔叔只能长叹一声:“富贵于我如浮云,闲来不如晒屌去!”群雄逐鹿的非洲,在80年代以前发展本来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90年代以后,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虽说我们这些渣渣不会在意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世界五大流氓都知道啊!美国市场已经达到饱和,欧洲市场已无增速。新兴的世界最大市场中,目前对中国,由于国企庞然大物的存在,外国企业目前还不能完全控制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市场又属于半封闭市场,外企不容易在印度和印度企业竞争。所以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市场,是肯定会在地大物博的非洲的。非洲消费市场拥有比美国更快的流通速度,有比欧洲市场更好的包容性,并且是绝对的无障碍自由化市场。所以世界各国必定会争夺非洲市场。而争夺市场的前奏就是“工业在地化”。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名词——什么是“工业在地化”?比如一个铁质汤勺,假设两家企业争夺市场。前一家是开采了本国的他铁矿,由本国的钢铁公司加工成钢铁,再制造成汤勺,然后从港口送出,到达非洲市场。另一家公司则是开采非洲铁矿,在非洲加工成刚才,再制造成汤勺。请问,两家公司谁会赢?只要智商正常的都会斩钉截铁的说后一家会赢,原因很简单……因为后一家企业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人力,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税率优惠,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矿产,并且剔除了航运成本。焉有不胜之理?现到市场上就会是前者的汤勺可能是10元一把,后者的可能是10元三把,买十赠一的节奏。所以,工业在地化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关键的一环(所以通用汽车会“卖国”将底特律生产线搬到中国来)。那么有人会说,既然所有人都判断年后非洲会成为增速最快并且最稳健的市场,那么非洲各国在干嘛?学邓小平思想行不行啊?抓住机遇呗。您别说,非洲黑叔叔并非都是晒大屌的货。他们中也有非常有见识的人,其中一个人就差点成功的节奏……这个人就是被法国人弄死了的卡扎菲。利比亚远在北非,但毕竟是非洲的一份子。于是利比亚的卡扎菲联合非洲十余个国家,准备组建非洲发展银行和非洲央行,出口石油拒绝美元结算,建立非洲独立金融体,金融是先于工业行动的,因为金融业是工业的血液。
死不瞑目的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
于是非洲国家精英们各种拥护,表示会坚决的围绕在以卡扎菲为领导的中央集体之下,坚决拥护非盟的正确决定,并且到会的尼日利亚代表指出:”卡扎菲同志的建议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非洲人民奔向小康之路的唯一途径,也是非洲人民站起来的唯一科学指导思想“。在会期间,卡扎菲同志的发言深得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拥护,现场爆发了啪啪啪的声音。卡扎菲组建非行,几乎同时得罪了世界四大流氓(俄罗斯在非洲利益少)。按受伤害程度排序的话,如果非盟金融一体化成立,法国受损第一。原因是法属殖民地国家的银行几乎都是被法国控制,如象牙海岸一线的国家,几乎都是法国的傀儡。如果金融一旦脱离法国,工业就会脱离,于是基建和矿业开采就会脱离,最终导致法国无利可图。然后是美国人受损比较严重,之后就是英国人,最后是欧盟。所以,卡扎菲这个行动如果成功,今天的非洲应该工厂开始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萨科齐直接奸了卡扎菲。PS(我个人是很怀疑卡扎菲是不是嗑药嗑多了,居然敢同时招惹世界大流氓)。非洲工业与非洲无关……一个关键环节脱离控制后,非洲各国现在只不过是大流氓国家手中的玩物罢了。非洲沉睡的在巨大的阴影中,黎明在远方,崛起在未来——可未来可能属于世界流氓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只是永远不会属于非洲人!
现在的非洲如同在黑夜里前行的一个巨人,不知道黎明在何方。非洲这个巨人的眼睛里,曾经出现过无数的曙光……无奈都是萤火虫而已。东非部分现在准备的成熟度相对较高,大致等同于我们国家年左右的水平线上在。比如我们熟知的坦桑尼亚,肯尼亚这一票,其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总体能力大致就是我们八十年前的状态(KMT时代),而西非部分,则相当于中国年左右的状态。改革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都处于极端状态的地区,比如西非洲部分的尼日利亚(举例最多的国家,谁让人家人口最多嘛),他们现在兴起了中国一百多年前的所谓”洋务运动“也就是学华治国策略,走中西兼修的策略,非常的激进。并且尼日利亚人对中国的态度……是非常有好感的,但是他们对所有强国都抱着有好感的态度。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我们都知道……咱们的”洋务运动“最终以悲剧收场,那么西非国家的“华务运动”到底会是什么结果?现在没人说的清楚,但是几乎全球的商人都认为……西非的战争已经就在眼前了——如果西非混战爆发了……可以负责任的说,五大流氓组成的联合国将无法控制,西非的部落冲突,地区冲突和国家冲突,以及他们的民族对抗,一旦爆发……而联合国无法控制事态的话……可能死亡人数会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比如非洲地区爆发过的大屠杀,联合国是无作为的,导致被杀的人数……哎,有兴趣的去看看“卢旺达惨案”)也许西非洲可以在大战中……浴火重生,也可能就此完蛋。南非洲部分,南非这个曾经的发达国家为龙头的较强地区……因为曼德拉的出现,这个国家终于失去了南非州火车头的作用,现在的南非州已经是英美的天下。还有如安哥拉,博茨瓦纳等国家,已经是惨不忍睹,因为地处于南温带,物产没有西非,中非等地好……所以……饥荒也是常有的事情。并且人口也在继续增长……南非已废,除非英国这根搅屎棍从此放弃南非的利益,不然南非将永远都是现在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而北非部分——说实话,埃及这个国家的人口合理数量是四千万到五千万水平。然而埃及在可预见的十年内,是一定会突破一亿人口大关的。埃及的人口已经多了一倍,而埃及又在玩去工业化……导致产业无法吸收过剩人口,国家对粮食的想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埃及拿不出办法。
所以埃及要么发动大规模战争南侵,要么就发动内战,总之要么获得土地,要么就消耗掉人口。然后埃及才有机会正常发展。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北非双雄之利比亚,因为卡扎菲这个近百年少见的强人死后……利比亚的未来已经完全没有了,利比亚现在变成了法国的附属国。而且即将四分五裂。
整个非洲,因为人口的暴增和他们的人口素质较低,只能形成类似于孟买这样的贫民成群的大城市。因为人口素质低,所以没有储蓄习惯,必然会形成一个流动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虽然没有总量优势,但是有流通优势。
所以非洲在年后,会有一个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快速消费品和电子类产品以及重工产品会在非洲纵横,而中国目前是非洲消费市场的无冕之王。
非洲不是一个觉醒的非洲狮,而是一头刚刚出生就夭折的巨狮。喜欢腐肉的商人们现在在非洲的上空盘旋着……等待着……因为你如果仔细分析后……其实哪怕你不希望他们发生惨绝人寰的悲剧……都一定会发生。因为我们换位思考,站在非洲国家的角度上去思考……要脱离如此巨大的困难……说实话,就算是出个黑色毛泽东都不行,出个黑色秦始皇都不行……也许曼德拉的话是对的“愿上帝垂怜非洲,非洲必得上帝的救助”——非洲那情况……也只有上帝能搞定了。
喜欢的朋友,请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云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jp/1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