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贾

悄悄告诉你关于非洲手记

发布时间:2017/10/24 9:52:19   点击数:
      

前些日子去了严歌苓老师的新书《非洲手记》签售会。

对严歌苓老师,我一直都是充满喜爱与尊敬的。这次近距离见到真人,果真如照片里那般,周身散发着如民国女子般高贵优雅的气质,透露着睿智与智慧的光彩。

这次的新书《非洲手记》,与严歌苓往常的作品不同。她很少写散文,而《非洲手记》却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深深浅浅地描绘她在非洲生活的各个截面。她以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件件具有非洲色彩的物什、一帧帧日常生活的图景,用蒙太奇般穿插变换的手法,展现了她眼中的非洲,流露了她对非洲民族和非洲人民独特的情感。

尼日利亚的行路难,讽刺的地上宫阙,凝聚着非洲色彩的古染坊,“靠得住”的“快乐时光”,无奈、无果的“戒荤”,“化肥事件”下自己要求调离的、小心翼翼的、隐忍的清洁工,中了市场里“巫师”巫术而行窃的女佣,即使无家可归,也在虔诚地咏颂祈祷的伊斯兰教徒们,存在即荒谬,“不破不立”原则下充满讽刺的玻璃车站,在阿布贾食物匮乏的条件下寻觅到的“绿菜”与“红鱼”,爱花之人鲜花难求的复杂心绪,消食长跑下关于文明和人性的解读,富于人情、自然随性的跳蚤市场,吃M酋长餐厅豆腐的复杂的心路历程,“断电”下黑暗里的众生百态,人与自然“不定谁吃谁”的迷思,对面具极富哲理的社会功用解读,希望小姐的下跪……严歌苓以小说式的散文笔法,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非洲生活的种种,极富画面感。她一向简洁凝练的笔触,总是满怀深意。

          她说

“苦难,是有共性的。”———严歌苓《非洲手记》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深重的殖民灾难之后,在对政府的无望之后,她们的某种特性便已经渗进了他们的血液里,是抹不去,也改变不了的。他们顺应,隐忍,他们的尊严留给生存。没有什么比活下来更珍贵的事了。这个在腐败、无能的政府控制下度一日算一日的国家,他的人们却是乐观努力的活着,他们因为爱自己的家人,爱上帝或真主而充满求生的力量。在阿布贾,随处都可以见到祷告的人,他们肃穆地跪成一片,伏下身去,虔诚地念诵祷词。他们虽然因为贫穷而缺乏知识,但他们都努力地活着,与世无争,坚强而健康。在这样充满强度和烈度的生态环境中,他们都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地活出浓度和烈度。

在见面会当天,著名作家何立伟曾这样形容严歌苓的《非洲手记》:简洁,深刻,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严歌苓自己也谈到,写文章一定要简明扼要,一字一句都要有意义在。一个字、一句话能表达清楚的,绝对不要用几个字、几句话来讲。写作不应该是华丽的事,作品不该是众多毫无意义的、华丽而晦涩的文字堆砌而成,而应该是越明了、越朴实越好。在《非洲手记》中,严歌苓对尼日利亚建筑的见解与她对文字的态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任何豪华的东西大面积堆砌的效果等于一个女人浑身挂满首饰,让看的人目不暇接,气都喘不上来。”

她始终相信,“审美是有一定原则的,比如能用一根线条达到效果,不应该再多加一根线条。”这么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外观上看,往往是内敛、沉着、大拙若巧的。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该认真去思考、去体悟的。

在《非洲手记》里,严歌苓以悲悯人心的大善去看待这些人民、这个国家、这块大陆。也许愈被迫害的种族,愈经历战乱创伤的人民,愈会人丁兴旺,气壮势众,难以灭绝。严歌苓用她简洁、有力的文字,向我们诠释了这块大陆上苦难中的生生不息。一本薄薄的手记里,凝聚着的,是多少难以言明、难解难分的情愫啊。

      

接下来的日子,在签约作者的活动中,我们将独家赠送出两本严歌苓老师签名版的《非洲手记》诚邀你共读。

    

本期编辑:李婷婷

文章来源:新芽工作室

投稿邮箱:

qq.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jp/138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