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贾

清朝灭亡后逛颐和园是什么体验门票简直贵的

发布时间:2018/6/20 2:58:48   点击数:

文/小坚

在年年初某天,19岁的爱新觉罗溥仪站在紫禁城中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若有所思。突然,一个新鲜大胆的想法袭击了他的脑袋,他要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大事,因为他知道再不疯狂就老了。他连忙召见内务府大臣,提出要去西郊的颐和园逛逛。

其实,溥仪自三岁进宫,就从来没有出过北京城半步,清廷灭亡,自己虽说仍被称为皇帝,但性质已经完全变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宫内的世界很无奈,溥仪就像一只被豢养的宠物,在宫内都玩腻了,所以提出要出城看看。宫外那么多胜景,为何单独选中了颐和园?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颐和园成为大清顶级的皇家园林。覆巢之下无完卵,八国联军盯上了这处杰作。除了没有放火烧,园内宝物被洗劫一空,俄国、英国、日本三国的军队在颐和园驻扎长达一年。要说最狠的属俄国士兵,自己不能占有就让别人一无所有。他们最后撤走时甚至没有给颐和园留下一块完整的玻璃。慈禧没办法,只能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洋大人请出,颐和园成为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失去了往日的芳泽。慈禧将颐和园从皇家园林变成外交舞台,慈禧在这里不断的接见外国使臣。当然必须要做一些修葺工作,不仅为了让面子好看,自己听戏也方便。溥仪听说过这段历史,所以对这座神秘的园林异常着迷。

还有另一个原因,年后隆裕皇太后下懿旨,因为溥仪年幼无法临幸颐和园,故清廷宣布停止对颐和园的游幸,其建筑陈设被封存保管。对于游客的身份,颐和园曾有严格的规定。除了皇室成员,外国使节和显赫身份的达官贵人才能进入观光。虽然民国成立,但清廷受优待,溥仪仍然是颐和园的主人。

早在年,民国政府就决定有限开放颐和园,但对开放时间和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定。每月农历逢六日,即初六、十六、二十六为开放日。后来进一步放宽,加上阳历的周日。

毕竟名义上颐和园属于清皇室,民国政府为了尊重溥仪,规定游园实行申请制。具体流程是,首先进行身份审查,必须是各界著名士绅和达官显贵,普通百姓是万万不可申请的。民国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许可证,然后通知清皇室,即可放入。每次只允许每个行业最多十个人进入,最可恶的是,女人免进,男尊女卑思想体现的赤裸裸。妇女界纷纷抗议,民国政府怎能如此封建,我们女性能顶半边天,为什么男人可以进园潇洒,我们女人却不能?闹过之后,民国政府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规定女性可以阴历每月六日入园参观。好笑的是,不能称之游览,须称“瞻仰”,仍是皇家做派。不过从爱新觉罗家角度考虑,卧榻之地让外人进来也是别扭,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颐和园虽然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原本慈禧年间还拨每年15万两白银作为养护费,后来国力衰微,每年的维护费降至5万两,溥仪主政时吃穿用度全靠民国提供,所以颐和园的维护费用更加难以为继。封存这几年并没有多余的钱修葺,所以园子里显得破破烂烂。当年颐和园修葺工程方还向清皇室追讨过工程款,皇室没钱只能凑凑付了一半了事。

园方除了节流,还要开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游人收取门票的做法筹集维护费用。据当时资料记载,一张普通的颐和园门票要大洋一元四角,相当于当时四十斤面粉的钱,价格高昂,普通人负担不起。这个门票不是通票,到里面的景点还要掏钱,例如湖中泛舟,要交三元钱,去排云殿要五角钱等等。比起如今国内景点来,一点都不客气。票钱虽高,但清皇室要从中抽六成,因此维护费用仍入不敷出,甚至靠出租房屋来赚点钱维持。

溥仪不管这么多,普通人去得,我去不得?何况是自己家的后花园。内务府赶紧安排,因为皇帝出行,安保是首要问题,不能由任何闪失。最后,在溥仪老师庄士敦的安排下,终于成行。当时溥仪从颐和园的正门东宫门进入,走了当年老祖宗走过的路,对于皇帝这个角色,溥仪又一次感受到它的魅力。到了园内,要玩耍。庄士敦有办法,弄来一搜新式游船,不用船夫划桨,溥仪高兴,第二天就封了庄士敦做颐和园的总管。可惜,没过多久,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就把溥仪轰出了紫禁城,颐和园从此成为溥仪心中的念想。

如今的颐和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每日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从皇家园林变为大众公园,颐和园本身的历史魅力丝毫未减。门票价格分淡旺季,淡季价格20元,旺季30元,普通大众完全负担的起。

小坚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jp/154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