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贾

空间句法视角中的多尺度空间结构

发布时间:2021/8/24 12:39:15   点击数:
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50529/4631607.html

杨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引子

自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以人的城镇化为出发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逐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新趋势。当前的实践项目往往包括宏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以及中微观的社区尺度的城市设计等,这些都将涉及到如何去观测、设计、评估以及优化那些不同尺度的空间结构。例如,大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平方公里和雄安新区平方公里的空间结构布局,小到北京或上海等城市中心区0.2公顷左右较小规模的空间结构更新等。特别是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中提出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体检和评估工作,亟需建立起面向实践的方法体系。不过,如何定义空间结构结构并没有固定的方法或模式,这导致对其优化的方法中存在模糊性。

总体而言,一方面研究空间形态的结构,即物质空间是如何布局的;同时,另一方面探索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关联而构成的结构,即非空间要素在空间中是如何布局的。不管哪一种研究,结构往往被认为是表面现象或形式之下的深层次内容、机制或本质,支撑着整体空间系统的构成和运营,并不断地变化或演进,乃至突变。因此,优化空间结构被认为将会带动完善各种类型的城镇化进程,缓解不同阶段的城市病,促进不同尺度的高质量与精细化发展,使得城镇良好而高效地运转。

然而,任何一个尺度的设计都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尺度的问题,而且不同尺度上的设计内容如何层层传导或迭代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从空间结构和功能效益的角度,深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上的互动机制,将有助于设计或优化城市之中的空间结构,提供一套可行且可推广的方法体系。以往基于静态的或者单一尺度的空间形状或功能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上述跨尺度的空间结构的识别与设计。因此就多尺度的空间形态本身,深入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剖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机制和尺度互动,从而力求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转型过程之中面临的设计实践问题,这将是必要的。

范式的转型

从城市空间结构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来看,随着以人为中心理念转变、网络思维方式的普及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兴起,特别是更为精细的大量实时动态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空间结构研究的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构图形式,转向场所,再转向空间网络;从整体格局,转向个体空间体验,再转向个体与整体的互动;从静态的形式,转向动态的系统,再转向多维的分析。这些范式的变化促进了不同学派的出现与发展。这些研究范式的变迁起源于社会学、生物学、信息学、电力学等学科对于社会网络、生物网络、互联网、电力网络等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源于网络理论本身的出现,对于解决复杂性的问题有突破性的进展。

新的研究范式也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jp/221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