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华的非凡外交人生
陈特安
每当回忆起年7月1日亲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庄严场面,资深外交官柯华都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柯华,原名林德常,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鲤湖镇。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参加革命后又先后在延安抗大、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年任西安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年后历任西安市委副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兼文化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年后先后担任外交部礼宾司(首任)、亚非司、非洲司、亚洲司司长,中国驻几内亚、加纳、菲律宾、英国大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柯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虽说我不是大时代的大人物,但我毕竟见证过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所经历的时代正渐行渐远,可是我明白关于我所处的时代的记忆只会愈来愈清晰,而我的叙述也就是对一个伟大时代记忆的一次私人化标注。”
投身革命烽火
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驰名中外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柯华当年正在燕京大学医学院预科就读,他加入爱国学生的示威队伍,抗议当局误国政策。傅作义在绥远抗战时,他又和几个同学参加了陈波儿、崔嵬的剧团到归绥、百灵庙慰劳抗日官兵。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柯华积极参加燕大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此后,柯华毅然告别了燕京大学,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到了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时任政治部主任兼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接见了他,并关照他说,为了革命及家人的安全,可改个名字。柯华应道:“改一半行吗?”回答:“可以。”他从可字受到启发,随口说道,木加可做姓吧,至于名字就叫中华的华吧。就这样,柯华的名字产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年,八年的浴血抗战终于胜利了。延安人民沸腾了。当时柯华正在延安西北局负责宣传工作。内战爆发后,柯华随部队转战西北。胡宗南攻占延安时,柯华的妻子正怀着第二个孩子。两个人需要分两路撤离延安。妻子背着大孩子,肚里怀着小的,差不多每天夜里都要走几十里路。但柯华帮不上忙。有一天,两支队伍相遇,柯华见到了妻子。妻子告诉他:“被子在被胡宗南部追赶中丢掉了。”柯华只好把自己的被子拿过来,从中间剪成两半,一半给了妻子。有一次,我军歼灭胡宗南的一个旅,在分战利品时,柯华没拿别的,只挑了一筒五磅重的美国奶粉。妻子没有奶,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就是靠这筒奶粉加小米汤养活的。
年5月,西安解放,柯华先后任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西安市委副书记。年8月,他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文化部第一副部长;年7月又调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
初入外交战线
年12月,柯华接到外交部来电,告诉他立即赴京任礼宾司司长。他是新中国外交部最早的四位司长之一,其他三位是黄华、龚澎和龚普生。几天后,柯华便穿着西安人常穿的羊皮袄到外交部报到,差点被门卫认为是走错了门的老乡。于是,柯华到礼宾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被领着去做衣服,上任后才知道礼宾司原来是负责安排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及接待来访的国宾的,也因此他才有机会在周总理直接指导下开始外交生涯。
年初,印度驻中国大使小尼赫鲁向礼宾司要周总理的电话号码,说要直接同周总理通话。礼宾司初遇此事,经商议,婉言谢绝对方并表示可以转达,但对方执意不肯。无奈,他们只好将此事报告总理办公室,总理办公室同意礼宾司的处理意见。但总理知道此事后很不高兴,把柯华叫到办公室,查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情况后,周总理告诉柯华:“毛主席很重视发展同印度的关系。我曾经跟印度驻华大使讲过,他有事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周总理强调说:“外交无小事,遇事多请示。不像你当市委书记,那是一方诸侯,权力大得很,许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而外交上每件小事都疏忽不得,都关乎国家大事。”
年,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来我国访问。当时,印尼刚刚拒绝美国要它参加针对中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在这一背景下,对印尼领导人来访,中国当然要热情隆重地接待。在举办盛大国宴迎接印尼客人之前,周总理亲自打电话给柯华询问宴会准备情况,并要他带上席宴座次名单到他办公室。在安排座次名单时,柯华较偏重安排好印尼总理及其随行人员,而对我国出席陪同人员则考虑欠周。周总理看了座次名单后对柯华说:“名单要调整,要考虑我国出席陪同的人员。已请了不少民主人士作客,在安排上就要得当周到,绝不能马虎。要注意避免一人向隅,满座不欢。”
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民航首次飞航伦敦班机抵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图为柯华大使(前排右一)在中英首航班机上
受命同加、马、泰、菲等国谈判建交
年3月,上任半年多的西亚非洲司司长柯华陪同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出访加纳,应邀参加加纳独立庆典。加纳原为英国殖民地,在恩克鲁玛领导下,于年赢得独立,并确定3月6日为加纳独立日。中国贵宾的到来,在加纳引起轰动,受到盛情款待和总统的接见。交谈中,恩克鲁玛总统直率地说:“发展加中友好关系,最好的办法是你们在阿克拉设立大使馆,我们在北京设立大使馆。”柯华觉得,在交谈中提到建交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其坦率的程度却出乎意料,于是便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建交合适呢?”对方回答得很干脆:“立即。”并指示其外长立刻同柯华商谈。加纳外长阿科·阿杰依顺手撕下手边报纸的边条写起来。过了一会儿,建交公报稿就拟好了。柯华看了公报稿后,建议增加“加纳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纳外长表示同意,并一字不差地补进了公报。双方达成一致后,便由加纳外长带回去打印成正式公报。形成这样一份建交公报前后不到15分钟,这在各国建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双方还确定,7月5日格林威治时间13时,两国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
年,柯华被派往几内亚担任中国驻非洲国家的第一任大使。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外交局面尚待打开,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还不是很多。在柯华去几内亚赴任前,周恩来亲自与他谈话叮嘱道:在我们的外交工作中,要彻底、干净地消灭任何大国沙文主义。要反帝国主义国家之道而行之,十分尊重那里的人民和他们的领袖。柯华深感肩负重担。他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开始在非洲开展工作。柯华学的是英语,但几内亚讲的是法语。为了工作,他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一小时法语,几年下来,他已能够用法语作一般性的交谈。
中国第一次获得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之后,体委副主任黄忠率领由教练黄传耀、冠军容国团等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几内亚。使馆为代表团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柯华亲自邀请几内亚外交部长等高官到中国大使馆出席招待会,并观看乒乓健儿的精彩表演。各国驻几内亚的外交使节及友好人士都已到了,但几内亚的官员们却迟迟未到。有人开始不耐烦,责怪几内亚官员不礼貌。无奈,柯华只好宣布招待会开始。当招待会刚刚结束,几内亚外长率领一群政府官员匆匆赶来。他们像进了自己家一样,没有任何客套,直截了当地对柯华说:“我们非常想看世界冠军的表演。”柯华二话没说,招待会再次鸣锣开始,摆杯盘,上茶点。容国团和他的队友们不顾疲劳,重新挥拍上场。临别时,几内亚外长对大家说:“对不起,因政治局临时召开紧急会议,我们来晚了,请原谅。”柯华理解,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百废待兴,许多制度(包括礼仪在内)都有一个逐步建立和健全的过程。更何况在他上任前,周总理对他讲的话已在他的心里扎了根。后来,周总理在访问几内亚时得知上述情况后,称赞柯华能“体谅朋友”。
年4月22日,当马里共和国宣布独立时,国内立即给在几内亚任大使的柯华发去指示,争取尽早与马里建交。但种种迹象表明,当时中马建交时机尚未成熟。马里总统在致电周恩来总理的同时,也向台湾当局致电。台立即表示承认马里,并派“使节”到达巴马克。柯华分析,马里刚独立,需得到多方承认,特别是联合国的承认与接纳,而台湾当时还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柯华首次访问马里虽未达成建交协议,但为中马建交做了不少铺垫工作。9月29日,联合国大会接纳马里共和国为成员国。10月4日,马里总统即致电周恩来,声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同中国建交,同时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并邀请柯华再次访问马里,商谈两国建交事宜。10月22日,柯华到访马里。马里总统莫迪博?凯塔24日即接见柯华说:“阁下前次访问巴马克,我没能见你,因为当时我们要力争减少阻力,以便顺利进入联合国,希望你能谅解。”并表示希望中方先草拟一份建交公报供他们研究。柯华即刻将事先准备好的草稿递交给他。第二天,两国举行建交谈判,进展十分顺利,很快达成一致。10月27日,中马双方在各自的首都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中马建交公报。
年,柯华奉调回国。当年春天,他受命同身为菲律宾驻日本大使的罗慕尔德斯进行建交谈判,罗系第二次来华。柯华就革命不能输出、华人华侨问题、南沙群岛以及台湾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双方在主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同年6月,马科斯总统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接见了马科斯。周恩来总理重病在身,仍会见了马科斯夫妇及其家人。根据菲方的请求,周恩来总理于6月9日在医院的会客大厅里和马科斯总统签署了中菲建交公报。12月15日,柯华作为中国首任驻菲律宾大使到达马尼拉。
年6月17日,按照中央指示,柯华同泰国驻美国兼驻联合国大使阿南进行建交谈判。由于地缘关系,泰国对中国疑虑较多,建交谈判比较艰难。柯华在一系列问题上反复阐明中方立场,终于打消了对方的疑虑,使谈判得以顺利进展。同年6月30日,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标志着中泰建交谈判已获成功。7月1日,周恩来总理和克立·巴莫总理共同签署了中泰两国建交公报。
驻英大使为香港回归探路
年,柯华被派往英国,任驻英大使。柯华回忆说:当时英女王派她的典礼官用一辆四轮马车接我去白金汉宫递交国书。宝马雕鞍,马蹄声声,显赫庄严,充满皇家气派。然而,我却想起了中国第一个出使英国的郭嵩焘。那是一次怎样的出使?郭嵩焘是专为“谢罪”而去白金汉宫的。郭一向恃才自傲,对于当时红得发紫的曾国藩都不肯买账。但在国势衰败、清廷孱弱的形势下,他只能被迫低下高贵的头,担当去伦敦“谢罪”的屈辱使命。而现在,柯华高昂着头,坐在女王派来的贵宾车上,他真正感觉到“换了人间”的滋味。
任驻英大使期间,柯华很注重调查研究,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民俗等,凡有可借鉴的东西都报回国内。他曾就英国资本主义的当前情势写报告发回国内,外交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柯华是驻外使节中第一位说目前“帝国主义还不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派典礼官理查士(右一)接柯华大使坐专备马车去白金汉宫递交国书
年,邓小平同志说“香港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明确表示,中国要在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愿意同英国谈判解决这个问题。柯华被召回国,接受廖承志同志的指示:接触英国各阶层,摸清其对香港问题的态度。同年,英国与阿根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而爆发战争,英国取胜,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成了英雄。就是这位号称“铁娘子”的女首相,为解决香港问题决定访华。7月,撒切尔访华前的一个晚上,在中国驻英大使馆内,柯华宴请撒切尔夫人,在就宴前他们开始了香港问题的谈话。此次谈话,柯华了解了撒切尔夫人的基本意见:三个条约仍有效;不谈主权问题;香港至少应由英国继续管理30至50年。离开时,撒切尔夫人对柯华说:“希望还有机会跟您谈。”
不久,香港总督尤德及其前任总督麦理浩来到中国驻英大使馆,又与柯华展开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结果却话不投机,怎么也谈不到一块。最后,当他们问柯华不撤怎么办时,柯华笑答:“这也好办。你们不是出兵马岛了吗?那里距离英国本土多海里,中途无法补给,飞机只能空中加油,但你们还不是去了吗?而香港距离英国只有海里,沿途补给方便,你们不妨也试一试。”二人一下子愣住了,等回过神来,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对中国,只能谈判。”
谈到这里,柯老满面春风、洋溢自信笑着说:“每一个外交战士都更盼望着祖国的强盛。国家的力量强大了,我们说话也就有了力量。”年2月,柯华任满回国前夕,应伦敦、曼彻斯特、约克郡、新堡市等华人华侨的邀请,出席他们的欢送会。他在讲话中,反复申明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星岛日报》大字标题为《中国大使柯华透露:中国领土不容分割,前途看重港人治港》。报道称:“柯氏透露,英国曾要求把统治香港的时间延长15年、30年,甚至50年,中国政府坚决拒绝。柯氏斩钉截铁地表示,年6月30日,英国政府就要离开香港,一天也不能延长。”
见证中英首脑首次会谈
年9日22日,金秋时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在新疆厅同邓颖超倾谈片刻,然后被引导向福建厅走去。快到门前时,厅门大开,邓小平迎了出来。宾主落座。邓小平胸有成竹,安然半靠在沙发上。撒切尔夫人两手平放在膝上,面带微笑,端庄凝重。中方在座人员有黄华外长和柯华大使,英方参加谈判的有港督尤德、巴特勒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
在同撤切尔夫人接触中,柯华早就感到她是一位有主见,有魄力,很果断,个性很刚强的政治家。撒切尔外号“铁娘子”,而邓小平则被毛主席誉为“绵里藏针”的“钢铁公司”。一阵寒暄之后,双方很快就为解开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间百多年来的“死扣”,围绕中国固有领土香港的前途展开交锋。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中,仍然强调“三项条约”是“有法律依据的”,甚至断言“如果中国政府宣布收回香港,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并说,如果“香港发生了严重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
年7月1日零时举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柯华怀着激动的心情应邀参加并留影
会谈原定一个半小时,结果比原定时间又延长了50分钟。撒切尔夫人最后表示:希望不要把今天会谈的内容公布出去,并建议共同对外宣布会谈是坦率的、友好的。小平同志表示:“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事出偶然,会谈后心事重重的撒切尔夫人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在台阶竟然不慎绊倒。当天下午,柯华和夫人陪撒切尔夫人游览了颐和园。
9月26日,柯华送撒切尔夫人从广州转去香港,有记者拦住柯华提问。香港记者问道:“中英双方在香港问题上有分歧,是不是?”柯华回答:“我们进行了友好会谈,大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记者又问道:“据说会谈触礁了?”柯华回答说:“不,是有益的、友好的。”记者进一步提问:“是不是中国方面一直强调主权问题,而英国又不肯让步?”柯华提高声音回答说:“中国在主权方面的立场,你们应该是知道的,很明确嘛!”记者又问:“英国方面态度如何?”柯华回答说:“英国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一些观点。”
见证了中英谈判过程的柯华回忆说:“在此之前,9月26日草签《联合声明》的当天,英国政府曾发表白皮书说:‘要更改这份协议是没有可能的。如不接受这份协议,就会没有任何协议。’话虽如此,几年来,中英关系围绕着香港问题还是发生了不少麻烦。其实,这种麻烦是在预料之中的。邓小平在年就已对撒切尔夫人说:担心过渡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几年来,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争执,不也就是英国人制造的一些‘混乱’吗?当然,有些问题两国谈判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这是不足为怪的,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但是,许多麻烦的发生,不能不说是英国人出于英国的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这里,我想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根由。记得年我陪同聂荣臻副总理参加加纳独立庆典时,亲耳听到英国驻加纳总督克拉克在加纳议会开幕式上致辞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自以能身为一个大不列颠王国的殖民主义者而感到骄傲。’这种话在我们这些饱受殖民主义之苦的人民听来,简直荒唐至极!但在克拉克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记得英国政府机构中原设有殖民部,管理其40多个殖民地,年合并于联邦部,年又合并于外交部。我们不难想见英国某些人士的思想观念还承袭了两个世纪以来的殖民思想和殖民政策的残余,这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上面所说的麻烦了。”
年,柯华回国,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从此告别了他的外交生涯。
14年后的年6月30日,柯华随中央政府组织的香港回归观礼团经深圳到香港,身历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庄严时刻。是日零时零秒,企盼了年的时刻终于到了,英国国旗降落下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区旗高高升起。此时此刻的柯华百感交集,一种历史感不禁油然而生。他在自己的随感中这样记述说:记得少年时,学校墙壁上“还我河山”、“毋忘国耻”的大字,时刻警醒着人们。几百年前岳飞在《满江红》里唱出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呐喊。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参与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有幸亲眼目睹香港失而复得,太值得自豪了!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的柯华,亲身经历了曾经贫弱的祖国终于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历程并为之作出了贡献的他,柯老感到了兴奋和自豪!
赞赏
长按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ls/1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