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历史 >> 我叫王大明,是一只鲸鱼,你呢世界海洋
文=渣总
编辑=蚂蚁君
海洋是一片延伸到全球每个角落的荒野,
比孟加拉丛林更狂野……
洗刷着我们城市的海岸码头和我们海滨住宅的花园。
——亨利·大卫·梭罗著《科德角》
▲选自《无尽深蓝》,南极企鹅借助其羽毛外套的庇护,登上了南大西洋三文治群岛内圣烛节岛(亚南极区)附近的一座冰山。
你也许不知道,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年12月5日,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第号决议,决定从这一年起,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重新发现海洋的美丽,审视人类行为对海洋的影响和伤害”。年6月8日的这天,当夜幕降临时,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点亮了蓝色景观灯,接近无限纯净的蓝映亮了纽约的天空。但是今天,未读君不打算带着你喊各种保护海洋的口号,譬如“众志成城,保护海洋”,今天,未读君想请你先打开这段视频:
这是一段鲸鱼的叫声。
生活在陆地的你,或许从来不曾听到过。即使去海岛度假,在海中游泳,在海边沙滩浴,但大部分的游客,都无缘近距离见到这温柔的大家伙。它们居住在遥远的海洋深处,小心地避开我们——这种对它们来说很危险的动物。
▲选自《无尽深蓝》,南大洋的新西兰奥克兰群岛附近,一头南露脊鲸悬停在沙质海床上方的几英寸处。
拍摄这段视频的人叫法布里斯·施诺勒,他原本是一名工程师,但却因为一次与鲸鱼亲密接触的经历,完全改变了人生轨迹,变卖家产成立了一家非盈利的鲸类动物研究机构DareWin(darewin.org),自此成为一名民间海洋研究者。他发现,海豚和鲸鱼依靠一种类似“哒哒”声的发音方式进行沟通,也就是说,你刚刚所听到的这段声音,很可能是鲸鱼在说:
“早啊。”
“早啊,哥儿几个都吃了吗?”
“吃了,前方一百米处有食物,赶紧去,去晚了怕没了。”
“多谢,走起!”
如果你有幸在海下遇到不停对你“哒哒”叫着的鲸鱼,它或许是在说:“我叫王大明,是一只鲸鱼,你呢?”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施诺勒近距离拍摄羞涩的座头鲸。
施诺勒说,当你以一种不干扰环境的方式潜入海中,比如自由潜水,那么当你在水下偶遇这些动物(包括传闻中凶残的鲨鱼),对它们表现出足够的敬意和友善,它们不但不可怕,反而会调皮地与你一起嬉戏和玩耍。
这是一段DareWin拍摄的鲸鱼王大明与他们玩耍卖萌的视频。
但这地球上更多的人,没有了解它们的渠道,甚至也在海量信息带来的选择障碍中,放弃了了解这些动物的机会。也放弃了从了解海洋与人类联系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机会。地球耗费了三十多亿年时间,才从没有生命的岩石和水,演化为如今这样一个复杂的、充满生机的系统。这里容纳了七十多亿人类,数万亿的其他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以及比沙粒还要多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水循环,使得这千千万万生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海洋中的水,变成冰雪云雨,流入湖泊河流,滋养数万亿干渴的树木、蕨类、苔藓、蚂蚁、大象……也滋养我们每一个人。组成我们血液的水,循环往复地从大海流动到空中,再返回地球。水最终将返回大海,化作洋流、闪闪发光的水母的大部分身躯、巨大金枪鱼肌肉中的水分以及母鲸的乳汁,继续川流不息。
而这占地球面积71%的广袤空间
——海洋
至今不为普通人所熟知
▲选自《无尽深蓝》,蓝洞如同一只巨大的蓝眼睛,在莱特豪斯礁附近的礁石群中闪闪发亮。
口号不是我们真正开始行动的动力,而只会在喊出的同时给我们免于行动的道德豁免权。对此,未读君通过建立探索家书系,通过拓宽大家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埋下一颗种子。当你开始了解,你才开始关心,当你开始关心,你就会开始改变。在世界海洋日的今天,未读君把探索家书系两本关于海洋的书,推荐给你。《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DEEP
[美]詹姆斯·内斯特
年6月
探索家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是离经叛道者的好奇心,带我们闯入无人到达的海域
本文开头的施诺勒的故事,就在这本书中。
迄今为止,大部分海洋研究都在船上进行。而《纽约时报》《户外》专栏作者詹姆斯·内斯特,以一年半时间走访离经叛道的民间海洋研究者,身怀绝技的自由潜水员,以赌上性命的勇气,亲身体验潜入深海,去接触那些传闻中危险神秘的海洋生物,获得令人震撼的生命体验。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自由潜水南非国家纪录保持者普林斯卢与一头正在进食浮游生物的的鲸鲨并肩而游。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将带你进入一个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居然是符合逻辑的。每深入一个章节,以往对海洋的认知就又被颠覆一次。海平面十二米以下,重力逆转,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你向下拖拽;鲸类动物有一种近似全息通讯的比人类高效几百倍的沟通方式;自由潜水会令你进入一种半梦半醒,近乎冥想的状态。
在幽暗没有光线到达的世界,
是真正的宁静之地,
也是仿佛另一个宇宙般的异次元空间,
是这颗行星最后的边界。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施诺勒潜入水下,近距离聆听海豚的声音。
在海洋最深处,
下着没有止尽的碎屑雪,
对这里的居民而言,
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在这里,人类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体,见证这个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奇妙。《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中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又有扎实严谨的海洋科学知识背景,正因如此,它同时获得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书评》科学与人文两大媒体的大力推荐。翻译这本书的白夏本人是专业潜水教练,在翻译过程中也对自由潜水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修订。国家海洋局的曾千慧也为这本书做了专业知识把关(她很喜欢这本书)。
在幽暗的水下,
海洋呈现出深邃宇宙一般令人胆战心惊的美,
而人类则展现出陌生而奇妙的,
另一种生命形态。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一位自由潜水员正在靠近一条大青鲨。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鲸鱼之眼。抹香鲸的大脑是人类的六倍大,是目前人类所知地球上最大的大脑。
▲选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普林斯卢在深海中走钢丝。
—行动指南—
你可以登录以下网站:
海洋摄影师、民间海洋研究者的个人网站,在这里能够看到非常罕见的海洋生物摄影作品。
弗雷德·比勒(nektos.net)、让-马里耶·吉兰(ghislainjm.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ls/1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