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历史 >> 年福建省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三生物与
↑差一“点”,与您擦肩而过!
离福建省初二年生物中考的时间(7月20日)越来越近了,为了做好初二年的生物中考复习工作,春藤老师根据《福建省考试指导意见》收集整理制作10个主题的复习策略、课件和相应的精选练习,其他省市的也可以参考学习和交流。由于图片较多篇幅有限,只能陆续和大家分享复习策略,需要得到完整的复习策略、课件和精选练习的一个主题需要支付9.9元,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春藤老师 )(1)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类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 )(2)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 )(3)生态系统中,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可有可无的。
考点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2)组成及书写(必考)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书写要求如下:
①起点是________(植物),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不包括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③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数量变化关系(以食物链“甲→乙→丙”为例)
①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________,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甲________,丙增加。
②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________再________;如果乙增加,则甲先减少后增加,丙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各种生物数量保持____________。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时,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算一条食物链,上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同一食物链中的生物都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因此均为________关系。
②不同食物链中的生物,若同时以同一生物为食,则为________关系。
③食物网中的生物有可能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如鹰和蛇,位于同一食物链时为________关系;位于不同食物链时,均捕食田鼠和食虫鸟,为________关系,因此鹰和蛇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26题必练:
上页“鹰、蛇、食虫鸟、田鼠……”构成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图中其中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蝗虫←蛙←蛇←鹰。
( )(2)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是因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没有任何作用。
( )(3)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 )(4)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有毒物质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积累(富集作用)
当某些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________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如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__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流动的。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②物质是可以________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流动、逐级________。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动植物种类越丰富,其自我调节能力越________。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3-3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考点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3-1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Ⅰ
3-3-2 生物圈的范围Ⅰ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大部和________的表面。
3.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实验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以鼠妇为例)
________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的中央。
2.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________两种环境。
3.观察记录:待鼠妇静置2分钟后(让受惊的鼠妇安静下来),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明亮处
阴暗处
现象
鼠妇数量少
鼠妇数量多
结论
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实验结束后,对鼠妇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偶然性误差的避免
(1)选材
①选取大小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鼠妇,不能选取个头特别大、跑的特别快的个体。
②应选取10只鼠妇而不是2只鼠妇。
(2)实验要采取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3)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即____________原则。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核心素养拓展与创新
若用以上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或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则变量是__________,应将铁盘上的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而且铁盘内土壤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小辉同学在完成“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后,想再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10只黄粉虫、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步骤:①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营造出明亮与阴暗的环境(如图)。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黄粉虫,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在明亮处和阴暗处的数目,统计10次。
实验结果:
次数
黄粉虫(只)
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5
6
4
4
3
2
2
1
0
0
阴暗
5
4
6
6
7
8
8
9
10
10
请你和小辉同学共同完成下列实验分析:
(1)对上述实验结果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取值方法是:求出________值。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1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小辉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用于装黄粉虫的塑料袋被咬破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3)小辉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辉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进行观察。如果实验证实黄粉虫真的是在吃塑料,这将给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什么问题带来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练习预览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