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3/5 10:47:31 点击数: 次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题:“一带一路”的中国传统哲学观新华社记者埃塞俄比亚首都远郊的一处立交桥工地上,27岁的阿莱梅·格塔丘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与同事们吃起午餐。“等明年公路通车,我就不用再绕很远的路回家看父母了。”格塔丘高兴地说。格塔丘是中国中铁七局承建的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环境工程师。这条高速公路是非洲骨干高速公路网的一部分,于年12月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整体项目进度的80%以上。公路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出行状况,并为沿途村镇的物流贸易提供便利,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感谢‘一带一路’倡议,让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他说。分析人士说,“一带一路”汲取并践行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合文化”“和而不同”“义利兼顾”理念,推动沿线各国合作共赢。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合文化”“和而不同”强调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坦诚合作,在坦诚合作的基础上发扬各自优势,以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义利兼顾”强调不能重利轻义,而是两者兼顾,进而达到共赢。格塔丘经常与中国伙伴一起处理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社会协调等工作。中国同事的勤劳、高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没有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是经贸、环保、文化、卫生等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汲取并践行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给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民众带来了扎扎实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说。年9月22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工程准备进行大江截流作业。(新华社记者刘天摄)最近的这个暑假,在河南留学的巴基斯坦青年拉提夫·阿萨德没有回国返乡,而是留在学校修改博士论文。他想多学习一些大数据分析知识帮助家乡经济发展。今年是阿萨德在河南留学的第4年,攻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分析方向博士学位。上课、实习、参加学术会议、与同学“头脑风暴”,阿萨德认为在中国的这段历程“艰辛又充实”。在阿萨德看来,能够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有益于家乡发展的知识,也与“一带一路”蕴藏的哲学思维有着密切联系。他说,他很认同这个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大数据正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的一大批大数据新企业、新业态、新产品竞相涌现,迸发旺盛活力。攻读博士期间,阿萨德对挖掘大数据这门课最感兴趣。在课上,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具有更强功能的软件对大数据收集整理,对中国的相关经验也有了更多认识。“我的导师还经常组织学生们一起讨论论文写作,使得我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更加明确。”他说。阿萨德的经历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六年来,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学生到中国学习的缩影。数据显示,巴基斯坦年来华留学生余人,到年增至多人。而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更是突破26万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年7月12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铁到达阿布贾机场航站楼站。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承建的尼首都阿布贾城铁12日正式开通,这是西非地区开通的第一条城铁。(新华社记者张保平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中国在互联网新经济等领域发展迅速,鼓励并招收沿线国家学生来中国学习相关知识,将助推这些国家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这契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兼济天下’。”王文说。近些年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对此,中国积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自身发展红利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突破6.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机遇。”王文说。今年4月闭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作为东道主,中方牵头汇总了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形成了一份项的成果清单,涵盖经贸合作、互联互通、绿色环保等诸多领域。受访的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新的重大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全球经济平衡、持续和包容增长,推动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者王建华、周文其、刘金辉、许晓青、张逸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ls/260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