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贾

兰室典藏中国强则汉学兴

发布时间:2018/1/27 15:58:10   点击数:

点击蓝字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汉语专业教师约万诺维奇·安娜,出生在一个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80公里、人口只有6万人的小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地关于中国的信息十分少,唯一能见到的汉字大概是印在茶壶、茶杯上的“中国制造”。上中学三年级时,约万诺维奇·安娜因为偶然间读了美国作家赛珍珠的英文小说《帝国女性》而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汉语。约万诺维奇·安娜考上了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系,当时她班上的15个同学,只有她一人是第一志愿报考中文系的,其他人大都是没有考上英语、德语等专业而被迫来学汉语的。

  随后,约万诺维奇·安娜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并回到了母校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汉语。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汉语从她上大学时的冷门专业变成了如今的热门专业,贝尔格莱德大学汉语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从每年15人增加到30人,并且约万诺维奇·安娜欣喜地发现,现在第一志愿报考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汉语让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教授霭孙那檀学汉语已经20年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霭孙那檀刚上大学时,就有人劝他学汉语,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学好了汉语可以去中国做生意,可以发大财。“谁不想发大财呢?于是,我就开始学汉语了。”霭孙那檀美国式的坦率揭示了最近一二十年汉语热的重要原因。

  拥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埃及明亚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讲师穆罕默德·谢赫。上个世纪90年代上高中时,穆罕默德·谢赫的老师就经常谈到中国,说中国不仅和埃及一样是文明古国,未来还将成为世界强国。高考时,老师极力劝说穆罕默德·谢赫一定要选汉语专业。可穆罕默德·谢赫选了当时最热的英语和德语。他的老师知道后十分生气,冲他发了火,批评他“没有远见”。后来,阴差阳错,穆罕默德·谢赫没有考上德语系,而被调剂到中文系。

  歪打正着上了中文系,给穆罕默德·谢赫带来了“好运气”。大学毕业后,穆罕默德·谢赫于年来到北京——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并在北京语言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回国后,穆罕默德·谢赫在埃及明亚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任教。除了教授学生汉语,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中国何以能够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时候,会汉语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穆罕默德·谢赫用   自从23年前考上了贝尔格莱德大学汉语专业,约万诺维奇·安娜也跟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汉语为她打开了通向中国文学、历史、文化的大门。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大学读的第一本中文小说是巴金的《家》。当时,18岁的约万诺维奇·安娜虽然身在塞尔维亚,但灵魂早已跑到了书中描述的那片“东方的土地”。约万诺维奇·安娜后来在中国留学工作了十年,她说去中国的任何地方——无论是曲阜、北京,还是西安、成都,都有回到故乡的感觉。如今,生活中的约万诺维奇·安娜,不仅普通话说得比很多中国人都好,而且养成了一些中国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川菜。

  虽然是外国人,约万诺维奇·安娜却说自己在中国有一种“归属感”。每次到北京,她都要去曾经留学的北京师范大学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每条小径,每个角落,都有她以往的脚印,都充满了难忘的回忆。现在,虽然常年在塞尔维亚,但无论在大学讲课、翻译作品、写学术文章,还是跟朋友聊天时,约万诺维奇·安娜都觉得自己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在中国,她甚至说,“热爱中国就是我生活的意义,如果有来生,我仍然会把研修汉语和热爱中国作为自己的生活”。

“中国高铁比功夫片更吸引人”

外国人学习太极拳,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几十年前的中国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电影以及李小龙的功夫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   上述结论从青年汉学家们的讲述中得到了验证。在尼日利亚,中国电影很受欢迎,尤其是功夫片。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教师托科库·英纳森特·奥可可对中国的印象最初就是从电影中获得的。他小时候看了中国功夫片,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觉得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家。但年,当托科库·英纳森特·奥可可坐了14个小时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时,他立刻被又大又漂亮的机场震撼住了。后来,他发现中国不仅有漂亮的机场,还有飞速奔驰的高铁,有可与伦敦、纽约比肩的大城市。用托科库·英纳森特·奥可可的话说,中国高铁比中国功夫片更神奇,更吸引人。正是中国近些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才让汉学家对中国的兴趣空前浓厚起来。大量外国人学习汉语,不仅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更为了研究中国经验、中国制度。正如托科库·英纳森特·奥可可所言,中国经验更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学习借鉴,他希望把自己对中国的研究运用到推动尼日利亚乃至整个非洲的发展中。

  目前,虽然学汉语的外国人空前多,但也应看到这些外国人多集中在中上阶层。外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仍然缺乏直接接触,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借助于媒体。在了解中国的道路上先行一步的汉学家是中外沟通的桥梁,也是普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海外汉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展示了近些年中国的巨大变化,让世界感受了中国文化,认识了真实的中国。未来,我们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汉学家的作用。

  摘自——《光明日报》

兰室英华——社团:华韵文化传播社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改节。兰室芬芳,英华沉浮,这是传播国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舞台!我们相约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起聆听远古传来的声音,触摸封尘千年的经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兰室英华与你同在。

ua

编辑:孙广蓬

责任编辑:耿雅娇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mj/147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