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历史 >> 舆情笔记丨群体心理学middot海蛇
群体心理学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指出: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作者凯斯·R.桑斯坦认为: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因而更有可能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物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下边一段话是我百度的。
我们被无限的媒体网从四面包围,如何能够确保最准确的信息脱颖而出、并且引起注意?在本书中,凯斯·R.桑斯坦对于积蓄信息和运用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人类潜能,展示了深刻的乐观理解。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很容易退回到我们自己的偏见。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
领导者和普通人如何能够挑战思想偏狭的决策,接近人类知识的总量?许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令人震惊的分享和聚合信息的新方法有助于公司、学校、政府和个人不仅获得、而且创造不断增长的准确的知识。通过不断激动地自动修正数据,覆盖了从政治、商业计划到体育运动、科幻文化的维基,积聚并精炼着信息。开放资源软件使得许多人参与到科技发展之中。预测市场聚合信息,允许公司——从计算机制造商到好莱坞工作室——做出关于产品投放和职位空缺的更优决定。桑斯坦证实了,人们如何能够消化聚合的信息,而不必遭受信息爆炸之痛——何时以及为何新的聚合技术是如此惊人的准确。在一个正见和八卦日益难分伯仲的世界里,许多头脑聚在一起上网的努力可能会提供最好的通向信息乌托邦之路。)
海蛇效应来自寓言故事:一位老渔翁,一早来到海边出海捕鱼,他发现船边有一只大青蛙,口里叼着一条海蛇。老渔翁恻隐之心涌起,可怜海蛇性命危在旦夕。于是,老渔翁将海蛇从青蛙口里救了出来。青蛙到口的海蛇被渔翁夺走了,很生气,于是质问渔翁,“海蛇是我的午餐,你将海蛇救走了,我的午餐谁来负责?”老渔翁听了之后,觉得内心有愧,于是从自己怀里摸出一小瓶酒交给青蛙。老渔翁解释道:“我每天出海打鱼,我老伴都给我带一小瓶酒作为午餐,饿了喝口小酒,干活精神抖擞。”青蛙尝了一小口,舌有留香,感觉挺好,于是将酒一饮而尽,很是兴奋,晃晃悠悠地跳走了。海蛇看到青蛙走了,心里踏实了,对老渔翁万分感恩之后,也快速游走。老渔翁满心得意,想着自己一大早就做了两件善事。老渔翁重新收拾心情,开始划桨出海。正准备加速前行之时,老渔翁发现刚才那只青蛙又回来了,不同的是,这次青蛙嘴里叼了两条海蛇。那么,青蛙干什么来了?明眼人一看,马上就明白:青蛙是换酒来了。
管理学上将这类负向激励的管理现象称为“海蛇效应”。
例如:处理上访问题时,一些基层政府维稳模式僵化,不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是一味以利益交换暂时安抚上访户,会形成上访—安抚—再上访—再安抚的负向循环。这就是基层治理中的“海蛇效应”。
“公共地悲剧”或哈丁原理
也称哈丁原理。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界定了“公共地悲剧”的概念。此概念最早在人口学领域使用,后被跨学科拓展延用。“公共地悲剧”的比喻是:公共草地上,生活着一群牧羊人。每一位牧羊人都有多获利的愿望,所以每位都有多养羊的冲动。虽然他们知道过度放牧,草地可能会无法承受。但获利的冲动促使某位牧羊人这么做了,获利了,而后其他的牧羊人就会跟进。最后,草地无法承载,牧草耗竭,悲剧发生。“公共地悲剧”在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矿产资源开采、环境卫生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时有发生。“公共地悲剧”类事件因涉及多数人的利益,容易引起共鸣,常常导致公共舆论事件。
基层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看门人、守护者,公共秩序的维护者。首先,制定“公共地”规则是基层政府的首要责任。没有规则,靠民众自觉行不通。哈丁反对以良心作为管理“公共地”的规范,他认为以良心作为规范反而有利于自私的个体侵害他人的权益。其次,当出现侵犯公共利益个案时,政府应当积极作为,遏制“恶行”,避免产生负面示范。不能等事态严重,出现公共舆情了再去处理,这时往往成本高、效果差,甚至法不责众。再者,出现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后,不管侵害者的组织规模有多大、级别有多高,政府表态都必须明确,维护公共利益。否则,容易产生误解,公众会误以为政府维护破坏规则者,进而造成公共舆情中的被动局面。最后,基层政府应认识到公共资源有限,多方利益诉求都需平衡。基层社会治理不应该仅仅只让某一个群体特别满意,因为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某一群体、个体完全满意了,就会影响其他群体的利益,或者因心理不平衡而引发其他群体的不满。基层治理追求的应当是多方相对满意。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祁凡骅《基层治理如何智对“舆情劫”》
“后真相”(post-truth)年《牛津词典》评出的英语世界年度热词,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