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阿布贾的工艺品市场看到的非洲艺术是下面这个样子的,或粗犷怪异,或丰乳肥臀,
高校里教授的艺术不太一样。上周六出去给学生拍照,路过学校的“美术及应用艺术系”,抱着一颗“爱美之心”进去瞧瞧,还真是开了不小眼界。
UNIZIK的艺术系包括四个专业:雕塑、绘画,这是比较常见的;此外还有印染编织和渔具制造,可谓真真的应用专业了。
雕塑分为传统泥塑和新材料雕塑,主要有几大主题:
自然类,主要以动物为主,包括狮子、鹰、猴子、鱼。虽然尼国相比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没有辽阔高远、野生动物众多的草原风光,但这些非洲元素在尼国人的艺术中还是多有体现。尼国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天然的捕捞业也是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艺术作品中关于鱼的主题也很多。
鹰是尼国人喜爱的动物之一
沙漠动物
以狮子为主题的泥塑作品已经有了裂痕
正在制作中的泥塑鳄鱼
渔业
战争类,多以士兵形象来体现。这片曾经饱受殖民压迫的西非热土,虽然警察这些暴力机构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形象,但在超越生活的艺术中,他们仍希望“士兵与武器”是一个能够保护民众和社会安全,能够维护国家独立的存在。
家庭关系类,雕塑形象多体现母子关系,这是他们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母亲在他们的生活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男性在尼国的家庭、社会中享有绝对权威,但母亲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一般也比父子关系要亲近得多。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常见母子主题作品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劳动类,虽然这是一个被普遍认为民众懒惰的国家,但还是有很多雕塑的主题是关于劳动,主要是原始的农业、手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他们似乎并不重视机器在生活中的作用,习惯了低效率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业方式,雕塑中唯一出现的机器就是手机。
打铁
洗衣
狩猎
生活类,这一类的作品主要讲述现代人类生活。边看书边刷手机,脚边再放两瓶啤酒,真实反映了当代当地年轻人的学习状况;泥塑的运动鞋,是他们热爱穿衣打扮的体现;抽象的肢体形象,写实了他们对肢体美的鉴赏力。
绘画专业当然是以油画为主,在油画的基础上在进行创新,主要以非洲风物以及基督宗教为题材。他们的画室,墙壁上挂满了他们的画作,这些画作都可以出售。画架脚下是一个很大的木制画具箱,让我想起古时远行求学的士子背上的书箱。调色盘上的颜料已干,散落在画具箱边。系里的同学都很热情,给我介绍着作品的主题和其中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是一副烟雨朦胧、浅蓝色调的作品,画中是我去过很多次的学校门口的小市场,平时熙熙攘攘,阳光炽烈,荒尘飞扬,在雨中却人烟近无,有着不同的清冷美感。
画中的手链、头巾、口中的稻草及头顶的盆和盆中物都是实物
静物画除了生活用品还以水果鲜花之类多见
抽象派作品
人物肖像
右上角我最喜欢的画
画具箱
UNIZIK校园一角
与宗教相关的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各色小珠子和碎玻璃片
画室的一面墙上挖开了一个方形的墙洞,一洞之隔就是我最感兴趣的印染编织专业的根据地了。印染要先将图案在纸上局部小块的草图,再将这些小图复制在一块大的卡纸上,这两个步骤全部手绘完成。继而将卡纸上的图案倒模在一块丝质布料上,将布料绷在木架上,即可进入正式的印染环节。当然还有类似国内的扎染工艺。全手工的印染作品极具非洲特色,但基本上不会有大块的作品,可以用来做桌布、窗帘或者墙面装饰之类。染成的布不会褪色,散发着浓浓的染料气味,若不是没有中意的花色,我一定会买一块回家!
彩色图样
认真绘制大块图样的学生
手工印染
扎染进行中
印染作品
这里的编织主要以毛线编织为主,主要进行房间挂饰和地毯的编织。织针巨大,织具简单,工艺粗糙,但作品主题鲜明,动物,日常生活等等都包含在内,别有一番情趣。
渔具制造是这个系里极小的一个分支,虽然很小,但极具特色。渔具有很多种,包括钓鱼、网鱼和叉鱼的多种工具。作为艺术学院的一部分,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他们也追求“美”。可以在很多细节的地方发现非洲,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都可能作为装饰出现在渔具上的微毫之地。
猜猜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也许这个系毕业的学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这个国家的艺术也不仅局限在他们所学所做的内容里,但他们能够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这一段在大学里专注于艺术的时光,也许是他们人生中最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了。而我来到这里,见到了他们认真的、甚至有点痴迷的侧脸,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蜥蜴上头,博您一笑
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秦芳芳供稿供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