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贾

美middot嘉班本有趣的海洋科

发布时间:2020/8/23 21:36:35   点击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自中国海洋研究院的董博士来到4.6中队,给孩子们讲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的海上科研探索生活,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董博士给孩子们讲了两个探索航程,一次是近海科考,一次是远洋科考。第一个航程是他们乘坐着中国海洋大学拥有的东方红二号科考船,跨越渤海和黄海,进行近海科考的项目,总共航行了个站点,“这么多呀!”同学们都不禁发出了惊叹声。这时,博士叔叔卖了个关子,问大家,他们在船上最经常干的事儿是什么,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说“搞科研呗”“钓鱼呗”“睡大觉”……只见叔叔微微一笑,“抢泥!”“啊?!”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起来,以为叔叔们抢泥巴是为了玩呢,谁知道博士叔叔揭开了谜底,这些泥巴是为了营造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以便研究海洋生物。

第二个航程是他们搭乘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科学号遨游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号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设备,例如价值几百万美金的发现号机器人。博士叔叔给孩子们描述了一种利用发现号机器人捕捉的海洋生物--海蛇尾,这是一种海星,体积非常小,乍一看,一堆海蛇尾像一团腐烂的缆绳,他又向孩子们展示了发现号机器人在米深水下拍摄的海蛇尾的照片,并把它同浅海海蛇尾的照片相比较,令孩子们大吃一惊的是,浅海的海蛇尾颜色接近土黄色,而深海的海蛇尾的颜色却接近白色。它们的形状也大不相同,深海的海蛇尾触须比较长,而浅海的海蛇尾触须却很短。远远一看,还以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呢。同学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会有这大的差异,董博士详细地给孩子们解释道,这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水的压力以及吃的东西等等都会造成它们外观上的差异。接着,他又向孩子们介绍了科学号内舱的环境,只见董博士的师兄踮着脚尖头就顶到了舱顶。生活环境如此狭窄,科考工作真是艰苦啊!

博士叔叔的讲解,揭开了海洋科考的神秘面纱,加深了孩子们对海洋的认知。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深入的探索海洋世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后孩子们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听了博士的介绍,我感受很深,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在海洋研究所工作的博士,在神奇的海洋中探索,观察奇怪的岩石,发现神奇的小鱼,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所以我现在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宸灏

今天我听了董博士的演讲感受深刻: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海洋知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底机器人,它可以在水深几千米以下的海底探取矿产资源,原来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这么发达,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海洋研究员,寻找更丰富的矿产资源,来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徐润乾

我要好好学习,像今天给我们讲海洋课的叔叔一样,将来有所作为,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孟元霆

撰稿:级6班杜潇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wh/183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