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经济 >> 博科圣地尼日利亚社会的毒瘤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GDP属非洲国家前列,并为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五大产油国。尼日利亚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但贫富差距的拉大也造成了社会公平问题日益严重。尼日利亚大部分的石油收入都落入该国南部地区的富人阶层手中,本国大部分国民还在生存线附近生活,导致人道主义危机时常出现,据该国的国家消除贫困计划署(NAPED)的统计,该国的贫困率还在50%附近徘徊。
同时,该国的众多人口却分属多个族群,形成了该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版图。从地理上看,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在罗科加附近汇流,将该国分成北部、西南部与东南部三部分。这一地理的分界恰好也是尼日利亚当今三大主体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即分别是北方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豪萨-弗拉尼人(HausaFulani)、西南部的约鲁巴人(Yoruba)、与东南部的伊格博人(Igbo)。而尼日利亚其他族群所占的比例不超过35%。尼日利亚在年独立后,将全国划分为四大部分,除首都区外,其他三区分别是豪萨-弗拉尼人、约鲁巴人以及伊格博人这三大族群成立的各自政党轮番在国内政坛进行争斗,一度导致了国内军事政变的出现。年的夺去了上百万人生命的比夫拉内战就是明证。
同时,石油收益的分配问题也一直是国内政治纷乱局势导火索的起火点。因为少数族群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富产石油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尼日利亚南部三角洲地区)常常爆发武装冲突。分配利益的不公让国家政治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与混乱。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上来说,尼日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并不是非常成功,18世纪的英国人成为这一地区的殖民者后实施的「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更改了尼日利亚的历史进程。因为这种统治政策必然不利于统一的「想象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民族喻为「想象的共同体」)产生与发展。国家的构建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民众向心力不强,内部各族群之间的利益难以平衡,进而出现争端。二、摆脱不掉的伊斯兰因素?「博科圣地」的出现与发展常常与伊斯兰教发生联系,导致外界常误认为伊斯兰教就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然深究其内在的逻辑,主要在以「恢复伊斯兰传统为口号」和「以宗教为旗号恐怖主义」这两大特征。第一是所谓的清真寺为中心,「博科圣地」于年诞生于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的清真寺,在年与当地警方的冲突后,幸存者返回村子里时重新选举了首领,即穆罕默德·优素福。这是该组织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年优素福死后该组织又推举了阿布巴卡尔·谢考为其头目。该组织的发展理念主要借鉴的是伊本·泰米叶(14世纪著名的原教旨主义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回归古兰经」的口号,以此纯洁信仰和恢复伊斯兰教的本真)的思想。
「博科圣地」组织正是打着这样宗教旗号为当地的贫苦民众洗脑,让他们皈依伊斯兰教。而对于基督徒和其他宗教异端则是敌视和杀戮的态度。其实,原教旨主义思潮并非是该组织的所认为的那样,基督教也有原教旨主义思想,但现实中却被大大歪曲,造成外界认为原教旨主义就是特指伊斯兰教,而形成误解。
今年4月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在首都阿布贾制造爆炸事件后的现场。图片来源:cnr.cn第二,所谓恐怖主义的特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的解释是:恐怖主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各种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革命者和追求社会正义者,以及军队和秘密警察都可以利用恐怖主义。这个定义也指出了恐怖主义的三个特征:
(1)恐怖主义是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是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在暴力前面加上「令人莫测」的形容词,是非常恰当的,恐怖主义的暴力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发性,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动突然的袭击;
(2)恐怖主义的打击目标是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
(3)恐怖主义的主体是各种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革命者和追求社会正义者。当然,这个概念没有包括国家恐怖主义这种类型。当前世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是主要的恐怖主义威胁的来源。「博科圣地」将尼日利亚当局和邻国视为「敌人」,并在曲解伊斯兰教和滥用教法的前提下发动各种类型的恐怖主义袭击,其目标是将这些「战争地区」转变为「伊斯兰地区」,并不惜使用各种残忍暴力的手段,这一点最令人难以接受。
因此,「博科圣地」所谓的伊斯兰因素更多是该组织成员用其来笼络人心和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并非伊斯兰教本身就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同时,还需看到的是「博科圣地」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底层人民,因此对于生存的渴望是参与组织的主要动机。但是,该组织目前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日益地区化的倾向,影响也渐趋恶劣,对其制控的难度也在步步增加。
三、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有染?年3月7日,「博科圣地」在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的帐户发布了一份音频,似由该组织头目阿布巴卡尔·谢考(AbubakarShekau)亲自发声宣誓效忠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谢考在音频中称:「我们宣布向易卡拉欣哈里发(IS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效忠……无论困境和逆境,我们都将听从其指挥。」这一声明可以看做是「博科圣地」向「伊斯兰国」的「效忠」宣言。虽然目前来看,从行动方式、武器来源、组织结构等方面来看,二者的确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但联盟的可能性不大。同时,还有消息说该组织与北非的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有联系,还得到部分中东石油富国的资助,并派遣人员前往北非地区培训。但总体而言,「博科圣地」这一组织是具有国际宗教、地缘政治的特点,而从某种意义来说,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是尼日利亚社会底层人群迫不得已的抗争体现,并打着宗教极端主义的旗号进行的变态反抗。小结「博科圣地」的产生、发展及向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演变是尼日利亚国内与国际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与伊斯兰教有关系,但是并不能代表这一宗教的全部和全世界的穆斯林的心声。目前来看,这一组织正在朝着日益专业化和政治化的目标发展,如何解决还需尼日利亚当局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应对。然而,在尼日利亚国内,民族国家构建的艰难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底层人民的呼声得不到倾听与解决,不得不选择诉诸宗教极端主义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教不过是一面旗帜或一个口号而已。尼日利亚的「毒瘤」——「博科圣地」问题的真正解决唯有发展才是出路。正如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说过:「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我们后来一想,是不是上当了,愤怒之下,我们卖了『圣经』,买了『古兰经』。」参考文献BoKoHarma:AnassessmentofStrengths,Vulnerabilities,andPolicyOptions,ReporttothestrategicMulitilayerAssessmentOffice,DepartmentofDefense,andtheOfficeofUniversityPrograms,DepartmentofHomelandSecurity,January,.
蒋俊:《论尼日利亚的族群问题与国家建构》,载《世界民族问题》,年第5期。今日主笔\枣椰树
注:本文首发于头条号中东研究通讯,中东研究通讯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随意!
赞赏
人赞赏
鏃╂湡鐧界櫆椋庣棁鐘跺浘鐗?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晥鏋滄渶濂界殑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