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美景 >> 讲述留白增绿背景下北京地区城市森林景
近几年国家在大力推广近自然城市森林建设,什么是近自然城市森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模仿自然而建的森林景观。在自然形成的森林里,植物类型是多样的,不仅发挥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同时也是众多小动物的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
近自然森林,就是遵循森林的自然演替规律,在适度人为干预下,实现森林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近自然”是城市森林区别于其他类型绿地的显著特点。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连续就留白增绿、造林绿化工作展开调查研究,强调,每个城区至少建成1处以上一定规模的城市森林。年底,由北京市园林部门编制的《北京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正式出台,这份指导书对于城市森林种植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水体设计、雨水利用等,都给出了具体指导要求。截止到目前,北京已经建成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广阳谷森林公园、常乐坊城市森林公园,安德城市森林公园,西单城市森林等多处城市森林,还有很多以城市森林为理念的其他公园,通过查阅资料,项目考察等,总结近自然森林的营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树种选择
1、应以优良乡土植物为主(>80%),尤其注重引种驯化成功的特色乡土植物的应用。除常见的杨、柳、榆、槐、椿外,北京特色乡土植物还包括如丝棉木、复叶槭、茶条槭、楸树、杜仲、流苏树、暴马丁香、北京丁香、杜梨树、椴树、毛梾木等。
2、合理搭配部分新优彩叶树种。加大春色叶、秋色叶、常年异色叶树种的应用。丰富植物群落色彩,突出群落季相变化。新优彩叶树种包括京黄、京绿白蜡、窄叶雷舞白蜡、秋紫白蜡、丽红元宝枫、金叶榆、金叶槐、金叶白蜡、金叶复叶槭、彩叶复叶槭、(银红槭、银白槭)、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金叶连翘、金叶莸、金叶接骨木、火焰卫矛。
3、宜适当栽植坚果类、浆果类、蜜源等植物,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提供食物来源。食源植物包括油松、白皮松、桑树、柿树、核桃、金银木、水栒子、山桃、山杏、天目琼花,小叶女贞等。蜜源植物包括椴树、元宝枫、色木槭、臭椿、丁香类、糯米条等。
4、合理搭配速生树和长寿树,协调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搭配比例(3:7)。增加常绿乔木的比例能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提高鸟类多样性,同时常绿针叶植物能够在冬季为鸟类提供一定的食源。
5、宜选择节水耐旱型乡土木本及草本植物作为地被,可以丰富植物层次,同时避免裸露黄土,降低养护成本,如沙地柏、平枝荀子、红王子锦带、绣线菊类、蒙古莸、涝峪苔草、青绿苔草、委陵菜、蛇莓、连钱草等。不宜采用冷季型草坪。
2
植物群落营造
1、种植方式:
植物群落营建宜模拟自然群落的乔、灌、草、藤的复层结构及形态,结合群落演替和森林科普,营造近自然森林植物群落。林木覆盖率应大于80%。以片林、规模化乔木林为主,注重连续性和连通性。可分为近自然异龄林,近自然混交林,近自然复层林三种类型,宜对上述三种基本种植类型进行适当组合,合理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森林体系。
近自然异龄林
近自然混交林
近自然复层林
2、生境营造(植物空间)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指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
植物群落营建应模拟自然群落的乔、灌、草、藤的复层结构及形态,健全食物链,为鸟类、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食源和栖息地。有研究表明,空间层次越复杂、植物群落越丰富,提供给生物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越多。因此城市森林的营造应根据项目现状条件及面积,营造尽可能多样化的生境类型,为不同生态位的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
生境类型可包括复层密林、稀树草地、浅水滩涂、开阔水域等多种类型。
复层密林:常用于绿地外围,靠近市政路侧,研究表明针阔混交林对实时交通噪声有较好的衰减作用。
针叶乔木林:适合鸠鸽类鸟类筑巢繁殖,鸮、山雀等鸟类和松鼠等哺乳动物栖息生活。
稀疏疏林:低密度有林窗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生境,适合较多种鸟类在此栖息生活。
稀树草地:开阔草地,间有乔木和灌木的生境,适合家燕、雨燕等鸟类飞行捕食,椋鸟,鸦科等鸟类地面觅食,刺猬、鼹鼠等哺乳动物觅食。
中型高密度灌木丛:适合体型较小的麻雀、鸦雀、鹛等鸟类和刺猬、草兔等哺乳动物栖息生活。
中型、低密度灌木丛:适合体型较小的鸲、鹟、鸫、鹀等鸟类和刺猬、草兔等哺乳动物栖息生活。
开阔水域:有深度且面积较大的水域生境,适合白鹭、鸳鸯、绿头鸭、黑水鸡等雁鸭类和水鸡等游禽游弋,翠鸟等鸟类捕食、家燕、雨燕等鸟类飞行捕食。
湖心岛:有遮蔽物且周围是深水区的岛屿类生境,适合雁鸭类游禽筑巢繁殖,水鸡等游禽栖息生活。在水域面积大于5hm2时,建议在水中设置岛屿,供鸟类栖息。
浅水滩涂:大量挺水植物,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水域生境,适合??类,鸻鹬类等涉禽觅食,水鸡类,鸦雀,苇莺等鸟类筑巢繁殖,适合鹭科鸟类觅食,适合蛙类等动物产卵和觅食。
复层密林(左图)针叶乔木林(右图)
稀疏疏林(左图)中型高密度灌木丛(右图)
稀树草地
湖心岛及水域浅滩生境
3
动物设施
为增加物种多样性,可在城市森林绿地中人工设置一些近自然的动物设施。包括昆虫招引设施,鸟类招引设施,水禽休憩设施,本杰士堆等。
比如在新中街城市森林就利用循环再利用材料搭建了三处“昆虫旅馆”,为多种昆虫提供居住和越冬场所。安德城市森林公园设置人工鸟巢,鸟食台等设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住所,吸引鸟类前来栖息。东高地公园在湖心岛设置小房子及食槽,满足水鸭等水禽的休憩。广阳谷森林公园中引入蚯蚓等土壤动物,结合“黑土计划”进行土壤改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生态系统完整,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在园区内设置本杰士堆,用石块和修剪下的树枝自然堆积,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同时在堆周围种植蔷薇等多刺、蔓生的保护性植物。使本杰士堆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野兔、刺猬等动物在林地安家。
水禽房子(左图)鸟房子(右图)
人工鸟巢(左图)本杰士堆(右图)
新中街森林公园昆虫之家(左图)安德森林公园的松鼠之家(右图)
4
集雨型绿地
近自然城市森林的建设还应突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结合场地内的部分洼地,适当建设集雨型绿地。蓄积部分多余雨水,为鸟类、动物提供水源。
集雨型绿地,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措施收集回渗雨水,尽可能接收“客水”,并且有条件地用于景观水面和绿地灌溉。包括生态草沟、旱溪、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多种形式。集雨型绿地可以有效的滞留并净化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生态草沟(左图)生态旱溪(右图)
雨水花园
人工湿地
5
铺装小品
园路应与地形、水体、植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相结合,满足交通和活动需要。铺装的材质宜采用透水型铺装材料及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如透水混凝土、弗维木、石子等。不宜选择大面积加工石材。
透水混凝土(左图)弗维木(右图)
碎石子铺装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小品设计应贴近自然,充分利用废旧零件、枯木等,体现节约型园林技术的应用。如广阳谷森林公园的枯树根花境、废旧回收铁件做成的雕塑小品等。
枯树根小品
木桩汀步(左图)蘑菇小品(右图)
绿色观赏草小品(左图)废旧零件做成的小品(右图)
6
渣土及枯枝利用
因为“留白增绿”的用地都是拆违后的土地,地上地下可能存在较多的建筑垃圾,渣土全部外运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如何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近自然森林建设的一大难题。
根据市局规定,项目地渣土不外运,同时避免外购土方。因此如果场地有大量渣土,需结合绿地中的微地形将渣土堆山处理,堆山经过层层压实后再其上覆盖种植土进行绿化,覆土厚度不得低于1m,如有种植大树的地段,覆土厚度不得低于2m。
对建筑垃圾中的大块混凝土、废砖等物质进行破碎,破碎后的骨料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可与粉煤灰、白灰等相结合用于园路和及木栈道铺装的垫层;由于其透水性较强,还可以作为雨水花园的结构层,强化雨水下渗;也可以用建筑垃圾的粗骨料直接用于铺装作业道、休闲广场、停车场及树坑的表面覆盖材料等。
建筑垃圾粗骨料形态(左图)建筑垃圾作为种植池表面覆盖物(右图)
建筑垃圾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左图)建筑垃圾铺装材料(右图)
修剪下的树木枝条可以搭设本杰士堆,吸引动物安家。也可以利用树枝粉粹机将树枝进行粉粹后用于树木种植穴覆盖,既涵养水分,又维持土壤温度。还可以堆肥处理后添加相应介质,生产出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化废为宝,重新撒于公园绿地,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绿化垃圾循环利用。
修剪的枯枝可以做成富有艺术感的本杰士堆(左图)利用枯枝粉碎机进行枝叶粉碎(右图)
7
结语
低维护可持续的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近距离亲近森林、感受自然的场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森林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的探索时期,相信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会发掘更多的节能环保材料,营造的方法会更加趋于成熟。我们的城市会更加趋于自然生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中外园林设计院综合所陈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