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布贾 >> 阿布贾文化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威伟
编者按:今年记者节期间,在央视播出的“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中,有10位来自一线的记者讲述了他们亲历的故事,令人回味,让人感动。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站首席记者,张威伟用当地语言豪萨语讲述中国故事,被尼日利亚人亲切地称为“来自中国的豪萨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采访故事。
年,张威伟(右)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采访尼日尔外交部长巴祖姆
向非洲介绍中国,莫过于用当地人的母语讲中国故事。
在尼日利亚,有一群身份特殊、位高权重的人。他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土王”。今年5月,我见到尼日利亚北部最大的土王之一——穆罕默德·萨努西二世,并有幸进入他的王宫,成为了在他上任“土王”后第一个专访他的中国记者。
张威伟采访穆罕默德·萨努西二世
当我身穿豪萨族的传统服饰、用豪萨语向他问好“Rankayadad!Allahyajazamaninsarki!”时,一向威严的“土王”先是一愣,接着露出了笑容,主动向我伸出手。我对“土王”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而他对我——这个张嘴就说非洲话的中国人,更加好奇。
“土王”问我:“你是在尼日利亚出生长大的吗?为什么豪萨语说得这么棒?简直比我秘书说得还地道!”我对他说,豪萨语其实是我大学的专业。“土王”笑着说:“小伙子,今天我送你一个新名字,就叫‘来自中国的豪萨人’。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吧,再给你封一块地。对了,再娶一个豪萨族媳妇,你就是我们这里的‘中国酋长’了!”
其实玩笑归玩笑。用豪萨语与尼日利亚人交流,让我很快融入了当地社会。无论是类似“土王”这样的高端人士,还是民间的普通百姓,大家都把我当自家兄弟一样对待,而我讲起中国故事也更加如鱼得水。
年8月,张威伟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阿索调频电台参加豪萨语脱口秀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豪萨语广播在非洲有许多听众,他们热爱中国、了解中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粉”。
年7月,在尼日利亚北部最大城市卡诺市市郊,我采访过一个最普通的豪萨族家庭,今年70岁的沙里夫,听国际台豪萨语广播已经30多年。当他的儿子把我领进他家时,老人一把拉起我的手,高兴地喊出我的豪萨语名字“Murtala”。聊起国际台的豪萨语广播,就像一位父亲聊起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
老人家说:“我这一辈子没出过卡诺,没出过尼日利亚,更不用说走出非洲了。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正是来自中国的豪萨语广播让我对美好的未来又多了一丝向往。”
张威伟与沙里夫家人合影
其实,像沙里夫老人这样的国际台豪萨语广播“真爱粉”,我在尼日利亚认识很多。其中一些,还是在不经意间碰到的。
记得一次我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一家餐厅吃饭,服务员在一旁点餐时我接了一个电话,当时是用豪萨语说的。挂掉电话后,服务员一直盯着我看,眼神中充满了诧异。终于他忍不住对我说,你好,我的中国朋友!最近我每天晚上都在追一部中国电视剧,可让我和家人还有街坊邻居惊讶的是,电视剧里的中国人张嘴就说豪萨语。他说,你懂豪萨语,那这部中国电视剧是你翻译的吗?我笑着对他点点头。这名服务员马上朝我投来敬佩的目光。他说,如果《北京爱情故事》有光盘出售,他一定会买很多,用于永久收藏。
这位服务员说的中国电视剧,就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制的国产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一转眼,我在非洲工作已经快三年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豪萨人”在尼日利亚的生活是快乐的。从德高望重的卡诺“土王”、到年过七旬坚持收听国际台广播三十多年的沙里夫老人,每当他们对中国竖起大拇指时,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们的中国故事讲到他们心坎儿里了。
语言是我的优势,豪萨语是我的另一张名片,非洲朋友不但爱看这张温和的“狮子脸”,而且更喜欢地道的声音。我将继续用豪萨语向非洲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
记者简介张威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站首席记者。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豪萨语部记者、翻译、播音员,作品曾获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了解更多内容,灏忓寰楃櫧鐧滈鑳芥不鎰堜箞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灏戦挶灏卞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hengyuany.com/abjwh/13415.html